内容详情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学生团队在全国供应链大赛中夺得一等奖——
课赛融合锻造供应链“最强大脑”
■本报记者 糜晏嵩 通讯员 孙红冉 冯彦
“当时屏幕上的库存预警数字一直在跳,我反复核对,就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影响比赛成绩。”回想起第六届全国供应链大赛商贸供应链运营赛决赛现场的紧张时刻,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物流专业大一学生屈佳鑫仍紧张不已。作为团队里的“营销大脑”,她全程紧盯软件模拟的采购、仓储、运输、销售全链路。
这份“锱铢必较”,最终换来了赛场上的完美收官,屈佳鑫所在团队以优异成绩摘得一等奖。“备赛时我们模拟过上百种突发状况,但真正站在决赛现场,才发现把每个供应链节点都抠到极致有多重要。”她说,屏幕里跳动的不再是令人焦虑的数据,而是团队用精准计算写下的“高分答卷”。
“本次全国总决赛聚焦‘供应链数据分析与决策’和‘商贸供应链运营’两大核心模块。”本次赛事带队教师杨琪向记者介绍说,赛题第一单元重点检验学生的供应链管理核心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第二单元更具实战性和挑战性——要求参赛团队在180分钟内完成从数据分析到经营决策的全流程实战,依托专业供应链仿真系统模拟真实企业运营场景。这一设计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常学习与备赛过程中,需同步提升综合素质、专业硬实力及数字化专业素养,方能在仿真商业环境中实现高效决策与运营。
面对记者,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物流专业教师王秋艳分享了高质量竞赛团队建设的经验。她表示,团队建设坚持“兴趣为基、能力为本”的原则,一方面精心组织校内选拔赛,以赛代练挖掘潜力;另一方面教师们主动下沉到各班级深度走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精准发掘对商贸供应链运营抱有浓厚兴趣且专业基础扎实的“好苗子”,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此外,针对竞赛经验传承与能力升级的双重需求,学校大赛团队创新建立“双轨培养”机制:既搭建“前辈引航”平台,邀请往届获奖选手开展经验分享会,通过案例复盘、痛点解析等方式,助力新团队精准“避坑”,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又聚焦关键运营模块,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在数据建模、流程优化等核心环节探索创新解法。这套“选、育、创”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持续为团队注入活力,成为提升竞赛成绩的坚实支撑。
据了解,本次大赛共有3734人参赛,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6所高校和单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58所学校及单位的108支队伍晋级本次全国总决赛。赛事设置紧密契合行业发展需求,重点考查选手的供应链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商贸供应链运营管理能力,通过高度还原的商业场景模拟,全面检验参赛团队在战略规划、风险管控与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经过一天紧张激烈的比拼,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等10支队伍获得职教组一等奖。
作为本次大赛承办方,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在专业建设领域持续深化“课赛融合”育人模式,着力构建“以赛促学、以学促教、以教促改”的良性生态,切实推动专业学习与就业需求的深度衔接——将课程内容与竞赛场景精准对接,依托全流程仿真操作实现知识向实践的高效转化;将竞赛中的复杂数据分析、多维度规划等典型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有力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型升级;依托模拟商战环境协同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他们在团队协作、方案设计等实践场景中锤炼沟通协调等核心能力。
“课赛融合是贯通‘学、教、改’闭环的关键纽带,既能让学生在实战场景中锤炼专业本领,也为教师优化教学内容、企业参与育人搭建双向通道,切实推动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祖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