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万物生花
■王国梁
朋友退休后,迷上了根雕。我们外出游玩,他捡到一截树根,像发现珍宝一样,兴致勃勃地问我:“瞧,这像不像一树寒梅?”我说:“有五分像吧!”他两眼放光地说:“在我眼里,它有七分像。根雕是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艺术,我要把它打造成一树绽放的寒梅!”
回到家,朋友把树根处理后便开始了创作。朋友的根雕技艺尚在初级阶段,但一点也不妨碍他全身心沉浸其中。只见他不停地打量那截树根,上下左右,侧身低头,从不同角度观察。有时拿起树根,左转右转,好像在构思一样。这截树根在我眼里平平无奇,甚至有些丑陋,有些无趣。可是在他眼里,树根是有生命的。他不停地和树根“交流眼神”,时而蹙眉时而微笑,仿佛在跟树根谈论关于化身寒梅的秘密。朋友渐渐忘了我的存在,我成了一场倾情创作的旁观者。
朋友开始雕刻了,他手中的刻刀就像书法家手中的笔,时而轻盈,时而用力,时而细雕,时而删减,起承转合。虽然他的技艺还达不到胸有成竹、龙蛇走笔的程度,甚至有时刻刀过于忐忑犹豫,但我看得出来,他的每一刀都极其用心。渐渐地,他进入了创作状态,眉头舒展开来,脸上的表情也放松了,仿佛在享受这样的过程。那截树根,被刻刀慢慢赋予了灵魂,它不再叫树根了,而有了自己的名字——“一树寒梅”。寒梅的雏形出来之后,再打磨细节。哪个枝头上绽放几朵梅花,哪几根枝条呈现错落有致的形态,都是朋友提前构思过的。
根雕的特点是顺着树根天然的形态走,不会做大刀阔斧的改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画龙点睛,恰当升华,为的就是发掘树根本身的美。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其美,正如柳宗元所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意思是美的东西不是它本身就美,而是有人发现它,它的美才得以彰显。根雕的艺术就是要发现美,塑造美,展现美,把树根本身的气韵表达出来,最终要展现的不是个人的技巧,而是大自然的巧妙和神奇。
最终,朋友完成了雕刻。我端详这一树寒梅,果然很有欣赏价值。朋友说,接下来还有打磨、上漆等程序,不过最重要的观察选材、整体构思、细心雕琢算是完成了。朋友问我:“你知道我为何痴迷根雕吗?”我思考了一下,回答说:“根雕是变废为宝的过程?”他摇摇头对我说:“你看到的每一截树根,都不是废物,它们都是有灵魂的。它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我特别享受让生命焕发神韵的过程,这是寻找的过程,也是发现的过程。生命有灵,万物生花!”
“万物生花”,是的,世间万物都可以生出花来。雕刻者不是在雕刻树根,而是在解读大自然的神奇密码。枯树根看似没了生命,其实只不过是树木转换了一种生存形式。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与树根差不多。比如贝壳,石头,泥土,它们看似没有生命,但只要你善于发现它们的美,它们也能“开出花来”。
生命有灵,万物生花。枯树枝的每一道纹理都是花开的预言,每一处疤痕都是美丽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