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始终聚焦于重要而美好的事物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校长》有感
■陈文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校长》
闫学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26年,留下41部教育著作,6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1200多篇供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他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教育的百科全书”。他“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的教育情怀,“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启发和激励着中国当代基础教育领域无数的教师和校长。
杭州语文特级教师闫学深受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影响。她以苏霍姆林斯基为师,任职多所学校校长时,自觉践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取得斐然成绩。她的新著《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校长》以自己的经历生动阐释:身为一名中小学校长,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始终聚焦于重要而美好的事物。在学校生活中,重要而美好的事物有很多,校长应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始终追随儿童,聚焦儿童,帮助儿童,发展儿童,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追求,这一追求的基础是对儿童无限的热爱。
闫学认为,对儿童来说,最适当、最宝贵的帮助,往往就是同情和真诚的关怀。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去认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养。而作为一校之长,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个性和特点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健康高度重视,他在开始教学的一年半前,就了解未来学生的健康状况。他还攻读医学著作,深入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和变化。他对学生健康的关注还表现在教育教学的细节和实践中。比如,他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念,告诉家长多给孩子吃新鲜水果,同时帕夫雷什中学的食堂也给学生准备了新鲜有营养的食物;为了完善帕夫雷什中学周边的环境,他带着学生和教师一起种果树、养蜜蜂等,丰富食物来源的同时,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
闫学坚信,校长工作的核心,应该指向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让每个儿童感受到学习、劳动和创造的快乐,形成对家庭、他人和祖国的高度的责任感,并且落实在行动上。这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常识。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更多地感受到善意、爱与关怀,那些善意、爱与关怀就会像一束光,照亮、温暖这个孩子的一生。
关注课堂教学和“难教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校长把自己当成行政干部,提醒校长不要让自己陷入繁杂无穷的行政事务之中,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教育教学上,花在与孩子相处上,花在与家长交流上。他既是学校校长也是学科教师,他长期坚守讲台,教过文学、数学、生物等学科。
闫学深为认同这一点。她担任过多所学校校长,一直给学生上课,从未脱离过教学。她认为,听课和分析课是校长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课堂是反映教师的一般修养和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智力财富和博学程度。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备课时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教科书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好的课堂不仅是对学生的召唤与吸引,还是对学生的解放与激发,可以激发学生自由地驰骋于无边的思维世界;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面对“难教儿童”,苏霍姆林斯基创造性地提出“美疗”的方法,主张用音乐、美术、阅读和大自然开启儿童的智慧;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从来不打不及格的分数,而是始终呵护学生努力向上的愿望;他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劳动中寻找自己擅长的领域,培养责任感,树立自信;他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主张将大自然作为教育空间,以此开启学生的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深深影响着闫学。闫学和学校里的教师一起,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摸索出让“难教儿童”获得成功的经验:通过推动儿童阅读开启儿童智慧;在活动和劳动中发现儿童才能,使其获得成功体验;采取个别施教的方式帮助儿童;呵护儿童的学习热情和成长愿望;在大自然中对儿童进行思维训练。
关注教师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强调要关注、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同时强调要呵护、关注、相信与尊重每位教师。他告诫学校管理者,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让每天的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研究的幸福之路。每个教师都要树立一种信念,就是要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校长要让每位教师在教育研究中逐渐成长为学校的重要人物,成为学校的骄傲。
闫学在几所学校任职时,都非常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她通过校本研修这一抓手,让教师们走上研究之路。每学期都有明晰的研修主题和丰富的研修活动,如“启明课堂”“扬辉论坛”“向晓研读”等。“启明课堂”指向的是更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技术,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扬辉论坛”指向的是精进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展现与分享教师在学术方面的研究发现;“向晓研读”指向的是深化教师的阅读能力,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夯实文化底蕴。这些活动构建了相对稳定、目标明确的研修模型,也搭建了校内学术研讨与成果展现的平台。
笔者相信,当下基础教育领域若有更多的校长和教师自觉以苏霍姆林斯基为师,坚守教育初心,回归教育本质,那么,每一间平凡的教室都将成为点燃智慧星火的殿堂,每一方朴素的操场都能化作孕育心灵生长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