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理发师、摄影师与吴正宪老师想到的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由理发师、摄影师与吴正宪老师想到的

■黄芳

近日,陪儿子去理发,毗邻的两家理发店,我们会去小一些的那家。开店的是一对夫妻,实诚、勤快,聊起天来自带松弛感,但又不会探问你很多。之前去,都是老板帮儿子理发,最近一次去,老板脱不了身,便由老板娘给儿子理发。听说老板娘是跟着老板学的手艺,一开始,我有些担心。理发过程中,老板娘非常专注,经常会问儿子一个问题:“你看一下,这样可以吗?”等儿子回答了,她会观察一会,想一会,再动手。自然,也会问一些和理发无关的事儿。儿子更喜欢老板娘理的发,说“更好”。

2024年,我意外入选某杂志的封面人物,编辑通知我要尽快拍照,而且必须到照相馆拍摄。第一次拍摄后寄出的照片被退回,编辑叮嘱我服装要尽可能穿得职业一些,要面带微笑。第二次拍摄的照片又被退回,原因是没有笑起来,要再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第三次拍摄的照片终于通过了。三次拍摄分别由三位摄影师负责,他们的技术都很好。前面两位摄影师,根据编辑部要求非常细致地指导我,如双脚、双手、手指怎么摆放,眼睛看向哪里等,我听从安排,动作都到位了,却怎么也笑不起来。最后一位摄影师,见到我就聊天,不间歇地找着日常话题,当我说“能不能让我找自己的姿势”时,她停顿了一下,说“好的”。我们不停地聊着,就在这样一种放松、自由的状态下,摄影师不断地按快门,夸赞“真好”。整个过程很快,也很顺利。这位摄影师的镜头里,捕捉到了真实的我。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不经意地想起理发和拍照这两件事,它们提醒我:课堂不能一味追求教学技巧,不能简单追求“高效”,要“看见”每一个活泼泼的学生,要“看见”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由此,我又想到了吴正宪老师,她在这方面作出了表率,在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吴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也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我跟着她的公开课一路成长。2004年3月,我到杭州参加“走进新课程——全国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第一次聆听了吴老师的课堂和报告。她认为真正的数学应该是有美感的、有价值的,她也一直引领大家创造这样的数学世界。

在5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吴老师扎根课堂与基层,践行“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深受学生喜爱。为什么会“好吃又有营养”?因为她的心里装着每一个学生,强调教育是发展思维、完善人格和文化传承的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她着力研究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她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差异,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放在首位;注重启发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自我学习;注重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今年6月,吴老师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给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1)班的孩子上公开课《曹冲称象》。21年过去了,吴老师的外表和声音几乎没有变化,依然神采奕奕,让人如沐春风。一开始,主持人想介绍吴老师,吴老师却从后台“顽皮”地跑了出来,说:“不介绍,我出来啦。”脸上的微笑,如暖阳,一下子就闪亮了会场。她接着说:“主持人让我先讲,再上课,再讲。但是,孩子们已经来啦,我就先上课吧。”吴老师不想让学生等她。在大会堂里,我们再一次零距离感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世界,它以儿童为中心,将知识与情境融合,以情感驱动学习,发展思维能力,连接生活世界,培养审美素养。结束的时候,吴老师说:“你们班太厉害了,不是‘一般’的班啊。我在北京等着你们,努力,加油!”临走,吴老师走到了孩子们离开的道口,与每一个孩子一一击掌说:“再见,加油,我在北京等你。”多么温暖的画面!也许,这些孩子一辈子都忘不了这节课,一辈子都忘不了吴老师的鼓励与期待,一颗小小的种子从此生根。

教育学者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说,好的教学不能简单化为技术;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身份和完整性。如果说学习主要应被看成一种文化传承的行为,那么,教师所发挥的主要就是“文化传承者”这样一个作用,其中所涉及的不只是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各种“看不见的成分”,特别是精神、思想与方法,还有“真、善、美”的种子,这是对“完整的人”的观照。

看见每一个完整的学生,才有可能走向完整的教育。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