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近年来,铜山中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红心铸就匠心
■本报记者 邢田恬 通讯员 高露
夏日的阳光洒满校园,古朴的教学楼与摇曳的梧桐树相映成趣,学生们手持书卷,在莲池、文化长廊、汉韵路等校园景观前深情诵读……日前,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开展“诵读红色经典·传承家国文明”主题诵读活动,师生们在红色经典诗文的韵律中感受文化魅力,共赴一场启智润心的诗意之旅。
铜山中专是一所创办于1988年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徐州市中职校开始申报“五年一贯制高职办学点”时,铜山中专的办学规模较小,缺少现代化专业群和现代化实训基地,校园面积小难扩建、资金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长期制约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既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扩大办学规模,还要抓内涵质量提升,学校处在提质培优的关键时期。”铜山中专党委书记、校长付化冰说,为此,该校确立党建引领的发展思路,把支部建在专业部,筑牢支部的战斗堡垒,坚持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打造“红心向党 匠心铸魂”党建品牌,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生命线,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充分发挥中职示范校的引领作用,持续擦亮铜山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以党建为笔,铜山中专党委加强自身与支部建设,聚力绘好高质量发展“同心圆”。该校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管理等日常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开展专题党日活动,围绕阶段性任务举办各类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党建沙龙等平台开展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在党员干部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红心向党 匠心铸魂”项目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该校党委被评为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党建引领下,铜山中专开设丰富多彩的思政课程,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养成教育、社团活动、红色研学等形式,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见识本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下功夫,培育新时代工匠接班人。以养成教育为例,该校引入“6S”标准化企业管理模式,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入手,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等6方面的管理活动,并细化为14项具体要求,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周忠龙是铜山中专综合部毕业生,2021年,他成功考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并担任班级团支书,多次获得省“优秀学生干部”“最美职校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在铜山中专的学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正是学校的养成教育让我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了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周忠龙深有感触。
如何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力同行、互促共进,是当前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一项课题。近年来,铜山中专紧密对接徐州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地方绿色低碳能源、工程机械与汽车制造、绿色冶金、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产业,开设了20余个相关专业。
为了写好产教融合大文章,铜山中专聚焦区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设订单班等,在师资、课程、基地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我们与铜山中专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岗位实践,将公司内部师资引入学校,将学生培训引入公司,切实培养出一批毕业即能上岗的专业人才。”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陈怡霏告诉记者,徐工消防与铜山中专合作打造电焊工“双涡轮星级”两期学徒工培养模式,在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注重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与培训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上手快、留得住”“能钻研、善学习”“岗位适应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已成为用人单位对铜山中专学子的一致评价。
近年来,铜山中专规划并投入建设餐厅、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停车场等硬件设施,新增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办学规模增加2000人,生源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当地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均超过90%,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突出成就。“未来,铜山中专将继续走好党建引领下的育人之路,源源不断地为学子注入红色基因与工匠精神,同时紧密对接产业前沿,深度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职教动力,努力培养既有精湛技艺又有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付化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