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以赛促教,推动产教融合——
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 杨潇
前不久,在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交通运输系学生王议与库都斯·肉扎洪搭档,斩获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金奖。这是该校今年摘得的第六枚省赛金牌,也是连云港市新能源汽车专业的首个省级赛事冠军。“备赛期间,每天至少要拆装电驱总成一次,检测数据误差必须控制在0.1毫米内,维修保养和故障要排除2—3次。”库都斯·肉扎洪告诉记者。
“本次比赛中,全市职业学校师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出色的实践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共斩获15金、27银、46铜,展现了连云港青年学子的风采。”连云港市教育局高职处处长刘雪说,大赛成绩的突破,是全市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技能培养的生动实践,更是对“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理念的有力践行。
为了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技能舞台上点亮人生梦想,连云港市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完善市、县(区)、校三级技能大赛工作机制,通过技能大赛引领,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助力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前,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举办2025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以“匠心育人、以赛赋能”为主题,吸引了全校11支教师团队同台竞技。大赛对标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能力比赛标准,分为“教学设计”“课堂展示”“选手答辩”3个环节,全面考查教师团队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及课堂应变能力。“参赛教师团队立足专业特色,聚焦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热点,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融入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呈现了兼具职教特色与育人深度的精彩课堂。”该校党委书记李小蔚说,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匠心精神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能工巧匠。
除了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以赛促教,近年来,连云港市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全市先后建成市级班主任工作室20个、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33个,省“双师型”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42个,培养省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等130余名。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积极探索创新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该市引导学校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每年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每3年开展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吻合度调研,近年来新增石油化工技术、网络直播与运营等专业41个。全市对接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加大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目前,该市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生中,对接石化产业的学生有2215人,对接医药产业的有5816人,对接电商类产业的有2507人。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中医院等医院合作,相继开设助产学、康复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物制剂等本科专业,有效弥补了苏北地区医药学专业人才短板;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1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示范组合”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连云港市还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促进职业院校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截至目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绿色化工省级产教联合体1个,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连云港中专、东海中专等院校建设数字商务、新医药、水晶珠宝、低空经济等市级产教联合体18个;职业学校共建设产业学院29个,认定“现代学徒制项目”40个、“校企合作示范组合”30个,获批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建设项目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培育省、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7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
“未来,全市还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加强投入保障,促进产教融合,深入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高水平结合,努力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徐向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