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峰“求职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李林峰“求职记”

■本报记者 王艳芳 通讯员 蒋婧 许琳

漫步校园时,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李林峰既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又涌动着临别的不舍。不久前,他与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彻底放下了压在心头的那块“大石头”。回首求职路,他用“找准方向、提升本领、善用资源”作总结,每个成长节点都映射出该校就业育人的亮点。

李林峰家庭经济困难,靠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支撑学业,他曾徘徊在考研与就业的十字路口。辅导员单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次,担任学院学生助理的李林峰完成手头工作后,单刚与他进行了深入交谈:“不能简单地认为考研更好或就业更好,一定要考量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可以先进行生涯规划课程学习,探索未来的方向。”此后,李林峰参与了16场行业讲座、8次校友沙龙。终于,在大二下学期,他拨开迷雾,明确了就业目标——工程管理类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才是关键。”李林峰感慨道,学校推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犹如一盏明灯为学子们照亮求职路,助力他们在人生航程中找准方向。

进入大三,李林峰近距离直面理论与实践间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在学校积极牵线搭桥下,他走进江苏恒力液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践。然而,在面对实际生产中复杂烦琐的综合机械图时,他意识到,将所学知识灵活有效应用于岗位实际需求,难度不小。针对这一问题,学院第一时间为他对接了暑期实习项目。在生产一线,他紧跟企业导师,从最基础的识图建模学起,逐步深入到项目管理层面,熟练掌握了仿真软件(Gazebo)应用等技能。“实习为我打开了一扇俯瞰行业全景的天窗,让我看清了岗位的真正需求。”李林峰说。

此外,该校组织的“就业大讲堂”等活动,更是为“李林峰们”搭建了从课堂通向职场的桥梁。然而,投出去的简历久久未收到回应,又让李林峰焦急不已。

关键时刻,该校继续领着学生“向前一步”——依托校企合作直通车,将李林峰的简历直接推送至合作企业HR的邮箱。仅仅5天之后,李林峰便顺利完成面试,成功签约。“这种点对点的投递方式,就像是为我开通了求职的VIP通道,太高效了!”李林峰此前的迷茫焦虑,早已化作对新征程的满心期待。

高效的背后是江苏理工学院精心构建的四级就业联动体系发挥的强大效能。自开展 “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以来,校院两级领导带队走访重点企业,拓展校企人才共育基地,校企合作渠道秒变“offer收割机”,仅一年时间就帮助近千名学子落实就业。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招培就’一体化深度融合,全面启动求职能力实训营,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搭建更多校企合作桥梁,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强大助力。”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俞亚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