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书香润古郇
——构建区域“阅读生态圈”的临猗探索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教体局 陈晓
①
②
图①为学生阅读活动
图②为校长读书论坛
2019年临猗教育人结缘新教育,以“营造书香校园”为突破口,着眼顶层设计,构建区域“阅读生态圈”,着力用共读共写改变师生的“行走”方式,实现精神生命的自我突围和教育生态的重新建构,掀起全面而持久的书香校园建设热潮。
临猗县阅读生态圈是在书香校园推进过程中,为提升阅读品质而打造的三级阅读生态系统,分为校长引领层、师生实践层、家校联动层。在区域阅读生态圈中,校长是关键,引领阅读方向,决定生态圈的品质;教师是核心,提供专业指导,带动生态圈的运行;学生是主体,涵养阅读习惯,激发生态圈的活力;家庭是中间层,拓展阅读场域,促进生态圈的循环。
系统建构,用阅读重塑教育生态
朱永新教授曾说:“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精神成长,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基于这一理念,临猗教育立足县域教育生态,锚定学校主体地位,构建“理念先行—全域统筹—分层推进—活动深化”的系统化实施路径,着力绘制具有县域特色的区域阅读育人新图景。
理念引领,以阅读重塑教育生态。为推动书香浸润校园,临猗县教体局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核心理念,构建“理念—载体—实践”三位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通过校园文化场景再造,让书香在廊道书吧、班级图书角间自然流淌;搭建专家讲座、名师示范等成长平台,以思想破冰唤醒师生阅读内驱力;创新“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实践范式,出台系列配套文件,构建教研员“八个一”、教师“四个一”、学生“晨诵—午读—暮省”立体化推进机制。这种从理念觉醒到行为养成的闭环设计,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精神生长的日常姿态。
全域规划,用阅读织就教育网络。创新构建“五维联动”阅读生态机制:局长率先领读,把握全域方向;校长深耕细读,筑牢学校根基;教师专业研读,提升育人素养;学生沉浸乐读,激活成长动能;家长亲子伴读,营造家庭书香。这套机制形成教育系统阅读场域的共振效应,通过局长荐书漂流、校长读书沙龙、教师共写随笔等载体,将阅读基因植入教育教学全环节。如今,书香校园建设已突破校园围墙,辐射带动6万余个家庭实现阅读“觉醒”。
分层实施,多维联动构建阅读网络
聚焦四个圈层,我们以“书在手边”为理念建设图书馆式学校,打造校园“十五分钟”阅读圈。编织区域分层书网,让校园每个角落都弥漫书香,使阅读自然发生。全校实现图书馆全覆盖,藏书丰富且全天候开放,配备电子阅览设备方便随时查阅,充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每班设立特色图书角,将教室打造成微型图书馆,既彰显班级文化又满足阅读需求。教学区走廊、大厅、餐厅等公共空间均设置移动书吧,学生可随时随地享受阅读。学校公众号开设“共读共写”专栏,展示师生阅读成果。
创建分层读书社群,深化阅读内涵。校长读书社群汇聚教育同仁,通过主题共读、专家导读等形式,每周分享读书心得,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构建思想交流平台,助力校长专业成长。教师读书社群实施“四个一”工程,每日教育随笔、每周读书分享、每月专业书籍、每年生命叙事,300余名新教师参与“新网师”啃读训练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步构建家校共读网络,依托萤火虫亲子阅读平台建立5000余个家庭阅读群,鼓励学校自建家庭读书社群,形成家校协同阅读生态。
漫步临猗县各个校园,处处可见沉浸式阅读场景:温馨舒适的移动书吧里,学生们自在徜徉书海;教室图书角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形成课程延伸空间;连廊书架成为吸引学生课间驻足的文化风景。将阅读融入校园肌理的建设理念,让书香成为最动人的校园气息,让阅读成为最自然的学习方式。
课程重构,打造三级阅读课程体系
立足县域统筹、分层设计的原则,按照“县级—校级—班本”三级课程群体系架构,构建纵向贯通的阅读育人新范式。该体系以夯实基础的县级区域阅读课程为根基,以彰显个性的校级阅读课程为特色,以培育特长的班本阅读课程为延伸,形成阅读课程内涵与外延协同发展、螺旋上升的育人格局。
县级课程聚焦儿童生活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实施“晨诵·午读·暮省”全时段阅读模式:通过诗歌晨诵开启黎明唤醒,用经典午读浸润童年成长,借文字暮省编织生活智慧。整本书阅读课程构建“课题引领+三课递进”培养机制,通过导读课启思、推进课深耕、展示课沉淀的三阶推进,配合过程性与阶段性双轨制评价,实现课内方法迁移与课外实践应用的有机衔接。依托新教育“童喜喜说写课程”线上平台,全县100余个班级入驻“说写教室”,通过以说促读、以写促思,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
校级课程呈现“一校一品”的多元发展格局。如第二示范小学构建“阅世界”课程体系,打造基础类、拓展类、综合类三大课程群,创新实施“听书启智、说书明理、画书传情、演书悟道”等七维阅读模式,通过“书柜—书袋”立体化阅读场景构建,让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实现多维能力发展。
班本课程深耕教室建设,形成“一师一特色”的育人生态。比如,银星学校教师冯美娟在“彩虹花班”创新实践儿童阶梯阅读理念:针对低段学生特点开展童谣共读,通过班级视频号记录“与黎明共舞”的成长印记;寒暑假实施“教师伴读+荔枝录音+长文挑战”三维共读模式;为每位学生定制生日诗,在“彩虹花新父母学习中心”开展14期成长感悟展播,让阅读成为照亮生命成长的灯塔。
多元展台,活动矩阵激发阅读活力
我们构建阶梯式活动体系,助力师生循序渐进领略阅读胜景。常规展示活动聚焦阅读习惯养成,学科拓展活动创新阅读方式探索,综合提升活动着力于阅读素养培育,由此构建“基础—创新—拓展”的三级联动机制,推动单一阅读向多元动态模式转型,形成师生共读新生态。
在师生共读实践中,我们秉持共读共写共生活的理念,通过构建共同语言密码形成价值共同体。各校建立常态化师生共读机制,每月开展主题阅读分享会;县级层面连续11年举办“师生共读”成果展演,累计举办44场次,2000余名师生参与展示。
每年四月举办“校园读书月”活动,临猗县教体局统筹设计为期一个月的主题系列活动矩阵,涵盖诵读展演、主题书展、图书漂流、跳蚤市场、课本剧创编、亲子阅读角、项目式阅读工坊、“我和图书比身高”创意活动等8大板块,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立体阅读场域,引领儿童在文字中播种新芽。
“共读共写共生活”网络平台依托临猗教体微信公众号持续深耕,开设专栏展示校长、教研员、教师的读书感悟与教育叙事以及学生的优秀习作。自开通以来,累计发布专题内容152期,分享优秀文章1000余篇,形成良好的阅读交流生态。
每学期举办一次的新教育校园开放日活动,既是各校全方位呈现书香校园建设成效的窗口,也是全县教育工作者共同观摩研讨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全县精选2至3所城乡学校,从阅读空间创设到读、讲、说、演、写、评全流程展示,深入研讨校园阅读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此外,推进“作家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每学期邀请广受青少年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与孩子们面对面分享阅读写作经验,将文学种子播撒在儿童心田,让书香浸润童心成长,持续涵养校园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