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江苏在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暨优化资源配置现场推进会上发言——
奋力打造教育强国江苏样本
本报讯(记者 王艳芳)4月27日,教育部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暨优化资源配置现场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部署推动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创造的新机遇,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学校规划,贯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办好农村学校服务乡村振兴,以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基础教育办学体系的全面重塑,为教育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会议强调,要以试点“小切口”破解重点难点“大问题”,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加快构建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地。加快构建富有成效的中等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切实兜住兜牢教育民生底线。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营造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生态。加快构建数字化战略支撑体系,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上,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以《坚守育人初心 勇担改革使命 奋力打造教育强国江苏样本》为题作交流发言。他表示,江苏坚持以推进改革试点为牵引,以改革攻坚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为追求,全力以赴落实国家试点要求,坚持系统布局、全域推进,坚决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攻坚战。一是开展教育资源调配改革试点,探索动态优化新机制。我省坚持超前监测、超前布局,统筹调配城乡基础教育各学段资源,连续7年将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十四五”期间增加普通高中学位近50万个,并重点完善标准引领机制、试点带动机制、扩优提质机制“三项机制”,科学编制基础教育资源动态配置指导标准,探索形成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适配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是推进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点,构建幼有优育新范式。江苏坚持立法先行,2012年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连续10年组织实施幼儿园内涵建设项目,并通过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教师发展共同体、推行普惠性幼儿园服务区制度等措施,初步构建了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江苏5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比92%以上。
三是推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试点,建立融合发展新样态。江苏坚持“特教特办”,扎实推进省、市、县三级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纳入常规管理,建立健全诊断安置制度、招生联动制度、送教上门制度,持续完善优质融合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当前,全省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和学段全覆盖。
与此同时,江苏探索设立科学教育特色高中,打造优质特色新样板。2018年率先发布省级STEM课程指导纲要,并成立省STEM创新协同中心,开发省级课程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学生实验能力大赛,学生参与率超90%;扎实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创建工作,共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5个、实验校38个。
江涌表示,下一步,江苏将自觉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打头阵、勇争先、走在前、作示范”的重大责任,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争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方法,打造“过程可监控、效果可评价、经验可推广”的试点新格局,着力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江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