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盐城市大丰区构建“思想铸魂、协同育人、关爱护航”三位一体服务体系——
温情力量托举 精神灯塔引航
■本报通讯员 刘峰
近日,大丰区新丰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师生徒步前往该区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祭扫活动。据了解,该校常年坚持将烈士陵园作为德育第二课堂,让青少年在缅怀与追思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学校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和新丰中学一样,大丰区各中小学校广泛组织学生走访陈朝荣、吴长安革命先烈故里,寻访粟裕指挥部、新四军被服厂等革命旧址,激发了全区中小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
近年来,大丰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本地教育实际,巩固常态、开拓创新、提升品质,通过红色基因涵养精神品格、校家社协同培育健全人格、精准帮扶护航特殊群体,构建起“思想铸魂、协同育人、关爱护航”三位一体青少年成长服务体系,让青春成长之路既有精神灯塔引航,又有温情力量托举,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立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大丰区紧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贴近青少年实际的方式方法创新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区教育局和区关工委联合主办全区中小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故事演讲大赛,精心策划以《红色洗礼·一封家书》为题的秋学期开学“大思政第一课”,开展“我以祖国为荣”主题征文、绘画竞赛活动,获奖的452件作品择优上报省市参评。
在大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每月一次的主题心理沙龙围绕“情绪管理”“亲子沟通”“抗挫折能力”等青少年高频困惑展开;针对校园生活设计的团体辅导课,通过“信任背摔”“情绪盲盒”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社交技能与心理韧性;特别开设的“家长课堂”,以案例分析、互动答疑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丰富的活动,构建起“全周期、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为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大丰区不断加强“教联体”建设,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总校,各学校成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目前,该区建有家长学校70所,并组建了区家长学校讲师团。家长学校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等阵地建设相融合,全年开展家长教育培训,培训人数达2万多人次。充分利用学校延时服务时间、寒暑假等,办好各类兴趣培训班,在辅导假日作业的同时,开展文明上网教育,满足学生需求,让留守、流动、困境儿童和无人照管的双职工子女在节假日也有好去处。
“阳光爸爸、彩云妈妈”是大丰区倾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该区组织各学校关工委对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群体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并建立健全困难学生台账。该区将对特殊学生的关爱和教育纳入学校关工委重点工作,以 356 名“阳光爸爸”、407 名“彩云妈妈”为主力,协同相关处室、班主任、学科教师,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针对性、实时性关爱,做到管理上有倾斜、过程上有侧重、结果上见成效。同时,动员组织“五老”和社会仁人志士一起参与到关爱帮扶困境、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工作中,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做到爱有所依、情有所暖、学有所成、护航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