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叶关情”处 润育“新农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农业大学将暖心事做到学生心坎里,用点滴关怀诠释立德树人真谛——

“枝叶关情”处 润育“新农人”

■本报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王璐

一台冰箱、一台电脑、一份早餐,再平常不过的三样物品,南京农业大学如何用之讲述“以生为本”的育人故事,诠释立德树人的真谛?

春日暖风拂过南农大校园,宿舍楼内的冰箱整齐收纳着学生的药剂,实验室里的新电脑已开始分析数据,食堂一楼的窗口正飘出爱心早餐的甜香……一件件“寻常小事”涌动的温情,如春雨浸润校园每个角落。如何把惠民生、暖人心的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如何用“关键小事”温暖守护学生的“民生实事”?该校“把学生放在心里”,从“枝叶关情”处,润育“新农人”。

一台解忧冰箱:

悉心守护学生健康

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诚苑3舍,一台干净整洁、温度设定在4℃的银白色冰箱是宿管阿姨王梅的“暖心助手”。输入密码、开锁、打开冷藏室,里面整齐存放着中药制剂、益生菌等医药用品。每天早晨,王梅都会打开冰箱,仔细检查、清洁。

“就说中药吧,以前宿舍没有冰箱,学生需要喝药只能每天出去代煎,费时费力。现在,宿舍楼下就能冷藏保存,值班室还有微波炉可以加热,孩子们可以随时取用。”王梅的登记簿上,一行行记录着学生的用药信息,还细心标注了药品“避光保存”“不可倒置”等注意事项,“健康无小事”从口号落地为行动。

住在南农大诚苑3舍的姑娘小艺(化名)是过敏体质,春天的花粉尘螨是她的烦心事。她在校医院开了中药调理,但煎药后药剂的冷藏保存是个难题。“现在楼下就有冰箱,确实帮了我的大忙。”小艺高兴地说。

服务育人,润物无声。在南农大物业服务中心主任王聪看来,这些“大忙”,是后勤工作人员服务师生的“点滴日常”。这样的冰箱,在南京农业大学宿舍区已安装12台,分别放置在各校区学生公寓的物业值班室,照顾学生存放药品的特殊需求。

“希望同学们在专注学业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王聪说,物业工作人员通过定期维护、温度监测等细节把控,确保药品储存安全。“我们也将继续倾听大家的需求,以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护航学生成长。”

在解忧纾困中培植爱校情怀,于细微处筑牢成长基石。当“家一般的温暖”成为校园底色,南农大用行动证明:育人不仅在课堂上,更在这般“把学生放心上”的温情坚守里。

一台高配电脑:

马老师有本“经济账”

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一场关于“科研投入”与“育人初心”的生动实践正在上演。最近,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研究生侯朵朵和师兄师姐们入驻宽敞明亮的新实验室,还“喜提”一批高配置电脑:每台2万元,团队学生人手一台。

如此高配置的电脑,是否值得?“小麦前沿研究的相关数据处理,对计算机的算力性能有要求。给团队每个研究生配置一台好用、耐用的电脑,值得。”团队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马正强有自己的一本“经济账”。

团队师生眼中的马正强在日常生活中“能省则省”,小小的垃圾袋都必须装满了才换新。但对实验室的科研条件改善、团队学生的补助和奖励,他却“真舍得”。用马正强自己的话说,将学生放在心上,为每一名学生尽可能提供好的科研条件,这些钱“花得值”。

在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为学生的考虑还有很多,一方面在经济上提供支持,一方面在学业上给予激励。实验室内部设立“励志奖”,每年评选2—4名科研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每年选派4名以上研究生参加国家级或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直接接触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拓宽视野。对延期毕业的学生,实验室也提供租房津贴,解决其“后顾之忧”。

“应用科学必须着眼解决产业问题。科研成果产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农业研究来说,更需要长期专注的投入。”马正强说。尽可能为青年师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和条件,正是为了鼓励大家更加专注高效地开展研究,“在实验室里播撒创新的种子,用实实在在的投入浇灌学子的成长,最终将收获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累累硕果”。

一份暖心早餐:

让早起不再困难

早上7点,走进南农大卫岗校区一食堂,白茫茫的蒸汽中,萦绕着面点的淡淡甜香。“一分钱爱心早餐”窗口前人头攒动,排起长长的队伍——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后勤保障处联合推出的“一分钱早餐”活动再次上线。

“嘀——”屏幕显示扣费0.01元。南农大公共管理学院大四年级的小靳同学捧着满满的餐盘,感慨自己“从冬天吃到了春天”。起床时间从8点到7点再到6点,这是他的“生物钟进化史”。

开学第一周,每天早上7点开始,南农大卫岗、滨江、浦口校区同步供应,每天460份,共计3220份。大肉包、红枣糕、南瓜粥、水煮蛋、牛奶……三校区共推出六款套餐,供早起学子任意选择。其实,在2024年12月,“一分钱早餐”就曾供应一个月,为早起追梦、复习备考的学子们加油鼓劲。从岁末到年初,这份坚持让温暖跨越了季节。

在0.01元的背后,是无数个迎着晨光蜕变的成长故事。小红书上,南农大大二学生、网友“锌aaac”开心晒出自己的“一分钱早餐”,她在24天内打卡了12次。微信网友“不听说唱”在官微留言区宣布“最爱满嘴流油的大肉包”,也坦言:“一开始真的起不来!但是因为‘一分钱早餐’,我在食堂结识了许多奋战考研的学长学姐。后来,学长学姐考完试了,我也和寝室同学比赛谁起得早,然后一起去吃‘一分钱早餐’、一起去早读”。

“用‘一分钱’,与同学们做一份关于奋斗的‘晨间约定’。这项品牌活动,我们已持续开展3年。”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熊富强介绍说。“一分钱”就像一根细线,串起了食堂后厨4点的灶火、学生7点的暖心早餐和清晨校园的书声琅琅。这根细线,丈量着教育的温度,也编织着成长的年轮。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贴近学生的服务,引导大家形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培养勤奋向学的优良品格。‘一分钱早餐’虽小,却承载着南农大勤勉奋斗精神的传承,和对学生的真挚关怀与期许。”熊富强说。

这样的暖心“小事”,在南农大并不鲜见——开学期间,恰逢地铁故障,“一站式”接驳校车连接起跨江返校路;考研期间,该校卫岗校区布置的85间爱心宿舍、300余个床位助力学子“研”途逐梦;平日里,南农版“大众点评”倾听着师生对膳食服务的意见建议……从开学季到考试周,从生活服务到学习保障,每一份需求都被看见,每一个声音都有回响,这些看似平凡的举措背后,是一所百年学府对育人初心的坚守——用最温暖的陪伴,助力每一名学子在追梦路上行稳致远,彰显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谱写新时代“三全育人”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