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此中幸福,千金难换
■周晓慧
有人说,教师是唯一与孩子没有血缘却愿倾尽心血助其成长的人。这份职业平凡而琐碎,社会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常令从业者迷茫。但每当我看到学生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见证稚嫩生命如春笋般拔节生长,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时,教育的意义便如破晓之光般清晰、明亮。正如叶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真正的教育,是唤醒灵魂的共鸣。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但校园不是在真空之中。当不良的社会风气向纯净校园渗透时,就不可避免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作为教师,我选择成为他们的“树洞”。倾听,是治愈的第一步:让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让被忽视的声音被听见。同时,我们更需家校合力。我常与家长深谈,建议家长为孩子营造温暖包容的成长环境,守护每一颗纯真的心。
作为历史教师,我引导学生徜徉于千年文明长河:从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到南仁东的“天眼”逐梦;从敦煌壁画的盛世气象,到五四青年的热血情怀,启发学生领悟个体的价值与团队的使命。课堂上,我们剖析历史规律,探讨人性抉择,将“小我”与“大我”相连。渐渐地,他们的眼界开阔了,笔下多了对时代的思考。
高中生埋头苦读,常迷失于未来的迷雾。填报志愿时,许多孩子仓促抉择,将人生交给运气。这无异于一场豪赌——有人得偿所愿,更多人蹉跎于并不热爱的领域。为此,我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军事迷男孩,我推荐他报考国防科大;痴迷中医的沉静女孩,鼓励她传承岐黄之术;逻辑缜密的辩论能手,建议其深耕法学……目标明确后,我督促他们拆解规划,脚踏实地。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军人保家卫国,医者悬壶济世,法者守护公正。青春的价值,须与祖国同频共振,绽放光芒。
年过四十,我仍每日步履匆匆穿梭于校园。有人问:这份职业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我想,是当叛逆少年开始主动问“老师好”,是当抑郁女孩重展笑颜,是当学生发来信息“我终于找到了热爱的事业”……教育者以生命之火点燃另一簇火苗,这火光终将照亮家庭、社会,乃至民族的未来。
此中幸福,千金难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