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以体验为笔,绘就小学语文教学新画卷
■徐欣
为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知识轻情感、重讲授轻体验问题,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木渎实小)从2019年开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鼓励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构建知识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根据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学习规律,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创生以“情境浸润”为基础,以“亲历参与”为主线,以“明确任务、具身感知、内化领悟、检验应用”为基本流程的体验学习模式,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开辟新路径。
探索深度课堂,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群由三大类(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六大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组成。通过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木渎实小对课程内容与任务群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相应的“学习图式”(内容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及“快乐读书吧”教学等),并形成相应的体验教学实践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木渎实小遴选一批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智能软件,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设“古今对话”“在线答疑”“数据分析”“作文润色”等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环节,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使学生不受空间限制地进行沉浸式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个性化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
木渎实小教师通过参加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教学研讨、苏州市有效教学项目研讨、项目联盟校研究等一系列校际活动,深化了对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认识,初步建立体验教学观,从向学生灌输知识向引导学生亲身感悟知识生成转变。学校制订与教材知识呈现方式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施路径,营造更加多元高效的教育生态。伴随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走向纵深,木渎实小依据统编版教材内容,按照大单元教学思路,初步设计出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体验学习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学校设计的120余个优秀教学案例已分别收录于《名师教语文:深度解读与学习设计》和《小学快乐阅读指导及活动设计》。
扩展真实体验,开展多元实践活动
木渎实小始终把教育场域的建设作为项目的延伸点,搭建了校内“非遗体验区、美术大长廊、快乐编程区、数学探究室、校园播音厅、社团活动室”六大探索区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与成长体验。校外的“古镇小导游”“中草药种植”两大实践基地则将课堂学习与真实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在小导游活动中,学生走进木渎古镇内各大景区,为游客提供帮助,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在中草药种植实践活动中,学生前往学校与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共建的党建实践基地,近距离了解中草药生长特性与药用价值,感受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生活处处有语文,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校园里,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趣味盎然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苏州日报·新蕾小记者”活动,每个周末都有相关主题的户外实践。学生自己设计采访提纲,采访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家长,了解他们对某个话题的看法和感受,然后撰写新闻报道,平均每年在《苏州日报》小记者专栏发表文章200余篇。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信息、整理资料、与人沟通交流,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学校每学年还定期举办“爱祖国·爱家乡主题演讲”“博雅艺术节”“方正阅读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接触到的体验场景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为语文学习“回到源头”实践提供了鲜活的场景。
见证成长蜕变,彰显学术研究价值
体验教学深度契合新课标要求,通过情境化、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许多学生都很喜爱体验教学方式,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及发展潜力明显向好。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木渎实小学生学业水平及各项监测指标始终位列全区第一板块,并多次获得“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
木渎实小坚持教研与科研相协同,鼓励教师将日常体验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学校教师在《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累计发表100余篇相关研究论文。《江苏教育研究》开辟专栏对体验教学进行专题介绍,在省内外产生积极影响。学校相关项目组的研究成果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与项目相关的3本专著《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学习图式:走向建构的小学语文教与学》《真实的成长:基于“体验”教育的行与思》公开出版,受到学界好评。省内外许多学校纷纷来到木渎实小参观学习,借鉴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相关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学校累计接待90多批次团队学习与交流,形成了 “本单位—区内联盟学校—跨区实践学校—苏北结对学校—省外对口援助学校—实验校联盟”的跨区域多单位协同实践新路径,有效推动了各实践地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及成果的传播。
未来,学校计划进一步挖掘校内外资源,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中展示个性、提升技能,从而丰富、充实体验教学的内涵。同时,学校将继续努力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深化对单一学科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跨学科知识融合,不断推动研究的深入,形成“五育融合”的体验教学新策略。
(作者系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教师,苏州市吴中区骨干教师;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