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浅析多元表征视角下幼儿的情绪识别与引导
■苏州市吴中区城南实验幼儿园 李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园要基于幼儿成长特点,从多个角度促进幼儿的道德、品质、能力发展。本文基于多元表征视角,探讨如何从幼儿的语言表征、行为表征等方面,及时识别幼儿情绪,给予幼儿适切关怀,促进幼儿成长发展。
“多元”指多种行为、途径、方式,而“表征”则指幼儿的基础行为,如语言表现、行为表现等。“多元表征”指通过多种方式和媒介,包括语言、肢体动作、绘画、音乐、戏剧等形式,来表达和理解情感、思想和意义。在教学中,多元表征可以被应用于多个方面。它可以帮助幼儿以多种方式表达情绪,不仅通过语言,还可以通过肢体、表情、绘画等形式展现内心感受。同时,通过解读幼儿的行为表征、语言表征,教师可以了解孩子所想,满足孩子所需,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更适合的教育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识别情绪,解析幼儿行为语言。3—6岁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表达情绪时,容易出现模糊、表达不清楚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肢体语言,分析识别他们的情绪。
例如,教学过程中笔者曾遇到过以下场景。在一次户外运动过程中,我发现乐乐总是一个人玩耍,不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交流互动。我在角落之中,找到独自一人玩耍的乐乐。我蹲下身子问:“乐乐,你怎么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乐乐边回答,边搓自己的大拇指:“他们欺负我,总是捉弄我,老师你看我身上的沙子。”
我看到了乐乐身上的沙子,以为乐乐因为害怕而不愿意与小朋友交流。后来,调查发现其他小朋友并没有欺负乐乐,据他们表示,乐乐有撒谎行为。据此,我对乐乐展开了细致的观察,发现乐乐在每次撒谎时都会搓自己的大拇指,这不仅是精神紧张的表现,同时也是乐乐身体的一种表达方式。之后,我想办法引导乐乐找出说谎原因,克服说谎行为。
教师应当及时帮助幼儿疏导、转换情绪,给予其人文关怀。在解读幼儿的行为后,教师要疏导幼儿情绪,满足幼儿情感需求,支持其情绪发展。教师的一句肯定、一个大拇指等都可以带动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使其产生更多正向的能量,从而培养其积极的心态和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方法,帮助幼儿将情绪从“消极”转向“积极”。
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帮助幼儿探究情绪产生的原因,不仅可以让幼儿认识情绪、管理情绪,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管控自己的行为,促使其冷静沉着地面对复杂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亲密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观点,帮助幼儿认识到情绪是自然而正常的反应,与他们共同探索触发情绪的事件或情境。
鼓励积极思维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培养积极的思维模式,主动表达情感,塑造乐观心态。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情感表达的机会,例如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参与情感绘画或戏剧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帮助幼儿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