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日前,2025ICT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总决赛在东南大学举行,政、产、学、研、用各界专家齐聚一堂——
共商产教融合培养数智人才新路径
本报讯(记者 杨潇)3月29日,在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总决赛期间,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东南大学、华为联合承办的ICT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ICT人才培养新路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AI时代课程体系改革等议题,来自政府、教育界、产业界及高校的省内外600余名专家代表参会,集智聚能共商数智人才培养新方向。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求,全力做大做强以ICT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我市正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在这些方面,南京政府与华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京市市长陈之常表示,希望双方构筑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AI产业、工业软件、软硬件协同联合创新等方面再创佳绩,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仅是掌握AI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更是能够引领技术创新,解决复杂问题,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领军人才。这要求高校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人工智能+教学’跨学科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认为,要构建“理论+实践+创新”的立体化培养体系,产教融合至关重要。东南大学通过共建ICT学院、成立联合实验室、举办ICT大赛等,为学生提供接触前沿技术、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助力学生在AI时代浪潮中成长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当前,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介绍说,2024年12月,省教育厅发布《江苏高校人工智能赋能专业建设行动方案》,力争建成国内一流人工智能专业群,推动“人工智能+”专业交叉融合发展。“目前,省教育厅正在研制‘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构建‘全要素服务、全学段覆盖、全链条贯通’的改革生态,打造具有江苏特色、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面向万智互联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政企校各界协同发力。华为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曹既斌介绍说,华为始终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建立联合实验室、实战育人,与全国650多所高校建立ICT学院,并通过虚拟教研室、AI实习生计划、创新训练营等项目,让20多万名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前沿技术。未来期待与更多高校合作,融合创新,共同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
活动中,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副组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作题为《以数据洞察先机,以智慧赋能教育》的专家报告。他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要从知识体系、教学方式、教师角色、教育治理模式、评价方式出发,重塑教、学、管、环、评环节,进行全方位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发展。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执行秘书长、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出版中心主任张龙分享了数字教材的建设与应用,他介绍说,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高教社和华为合作,推出聚焦自主技术、产教融合、能力导向、突出实践的系列数字教材,支持国家重大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未来希望面向教学场景,推动数字教材的集成化、智能化和国际化,助力数字教材标准化建设。
在圆桌论坛环节,行业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新时代背景下,ICT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等展开深度交流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ICT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助力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
本次会议,“昇腾AI+DeepSeek成果发布仪式”举行。基于“昇腾AI+DeepSeek大模型”,东南大学开发了“医擎”(YQ-Med)重症大模型、医道星途医学教培智慧平台,实现了创新成果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落地。同时,现场正式发布“新工科产学合作数字教材建设项目”基础软件系列。据了解,华为携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校联合打造了首批基础软件系列教材,包含《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openGauss》《openEuler操作系统教程》,将突破传统纸质教材局限,更有力地支撑资源动态更新,实现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