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爱的种子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种下爱的种子

■河北省蔚县第五幼儿园 郭秀荣

▲图为孩子们在观察种子发芽

河北省蔚县第五幼儿园里,独具匠心地设置了3块植物角。老师们别出心裁,将装饰好的轮胎挂在墙上,再把一盆盆鲜花放入其中,植物角便由此诞生。

这里很快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每天,孩子们都会来欣赏植物,认真浇水,轻轻擦去叶片上的尘土。花朵绽放时,孩子们好奇地凑上去,用力嗅着花香。

一天,我所带的大一班小朋友阳阳疑惑地问道:“老师,为什么有的花会绽放,而有的却没有动静呢?”其他孩子也纷纷加入讨论:“这是什么花呀,怎么轻轻一碰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这些花儿究竟是怎么从土里生长出来的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瑞欣自信满满地说:“我妈妈告诉过我,它们都源于种子。”阿尧紧接着追问:“那种子到底长什么样呢?”刘舒歌也满脸疑惑地问道:“是不是直接把种子埋进土里,就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呢?”孩子们围绕着植物角,尽情地交流着、想象着,对种子和植物的探索欲愈发强烈。

2024年,幼儿园为各个班级划分了专属的“种植园”。于是,借由孩子们提问的契机,“爱的种子”课程也从这里开始了。

我鼓励孩子们自主了解种子的奥秘。孩子们通过查阅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积极探索种子的知识。他们兴奋地告诉我:“老师,种子的种类可丰富啦!有的带胚乳,有的不带胚乳,还有的用于生产粮食作物。而且不同的种子,形状也是千奇百怪呢!”

两天后,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种子及查找的相关资料。胡泊自豪地展示手中的玉米种子,说道:“这是玉米种子,它是有胚乳的,形状像个‘U’字。”妞妞也迫不及待地介绍起来:“我带来的是小番茄种子,小小的、圆圆的,特别可爱,而且它也是有胚乳的哦。”大轩则拿出了黄瓜种子:“瞧,我带来的黄瓜种子两端尖尖的,就像小小的瓜子。”课余时间,孩子们常常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分享自己带来的种子,眼神中满是对未知的期待。

在“小菜园”里,孩子们挑选好小铁铲、小锄子等工具后,便开始热烈地讨论种植步骤。“得先用铁铲翻地。”“土地太硬,应该先浇水。”最终,大家分成4组,各司其职。

第一组负责浇地,为松土做准备;第二组在我示范后,认真地松土、挖坑;第三组小心翼翼地将种子种下;第四组则仔细填平泥土。

种植结束,我与孩子们共同探讨照料种子的方法。孩子们每天悉心呵护,密切观察种子的变化,满心期待着发芽时刻。

当部分种子发芽时,石头兴奋地大喊:“小郭老师,发芽啦!”孩子们围拢过来,月月惊喜地说:“好多小芽呀!”欣欣也喊道:“看,小芽顶破保鲜膜了!”大壮发现有些种子毫无动静,大家纷纷猜测原因。

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观看发芽失败的视频,寻找问题所在。茉莉思考后说:“温度不合适,种子就难发芽。”王诺也提出:“可能种子本身就坏了。”欣卓补充道:“埋得太深或太浅也不行。”韩毅着急地说:“水分没吸收够也不行。”

经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适宜的温度、合适的播种深度、优质的种子以及充足的水分,对种子发芽至关重要。这之后,他们更加精心地照料幼苗,及时浇水、清理杂物,满心期待着丰收。

一次吃苹果时,发生了有趣的一幕。雨萱和淑芯小心翼翼地把苹果籽留在桌上,西西则紧紧地攥着苹果籽,生怕它掉了。我看到后,好奇地走过去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把苹果籽留下来呀?”雨萱认真地回答:“因为我想把它种下去,长出苹果树。”西西也跟着点头:“这是种子呀,我要把它种在土里,让它发芽长大。”

在“爱的种子”课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辨认不同的种子,更在实践中学着运用已有的知识,实现了经验的迁移和拓展。他们深入了解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面对种植失败的情况,也能够积极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让孩子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体验着“爱的种子”课程,孩子们像种子一样悄然生长着,幸福在他们的生活里生根、发芽,不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