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在窗外,看见更大的世界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 张金娟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教育资源只要你用心,就会有。”聆听窗外声音,是通过社区活动、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探寻更大的世界。
2022年9月,我遇见了“海蓝石班”。海蓝石象征沉着、勇敢、聪明,也象征忠诚和纯洁、守护和保护。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和学生一起,在窗内读经典、在窗外读世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走出去,聆听自然的声音
学习《村居》一诗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晨诵,鼓励他们创作,引导他们通过想象画出诗中之景。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有个孩子说:“我也想趁东风放纸鸢。”于是,我便带着孩子们一起跟随春天的脚步,去户外寻找春天的踪迹。
我们手拉手、哼着歌,带着绘画材料和工具,走进了公园。一路上,孩子们吟诵关于春天的诗句,嗅着花香,聆听虫鸣,感受春天的明媚和生机。孩子们在日记本上写写画画,我瞥见小白(化名)的本子上写着:春天,有花有草/花园,有你有我/保护它、守卫它/它便永远可爱。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个平日里的“调皮鬼”学会了“爱护”。
那天晚上,我在孩子们的日记里看见春天的千万种模样——嫩芽破土的倔强、蒲公英飞散的轻盈,还有悄然萌发的责任。
请进来,聆听家庭的声音
朱永新教授曾说:“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了深入推进新教育实验,培养学生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热情,我校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们分享读书经验、育儿经验或职业故事。
对孩子来说,家长的职业、阅历、特长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小杨妈妈是一名插画师,她给孩子们介绍了插画作品的特点、练习绘画的方法,鼓励他们用眼睛观察世界、用绘画表达内心感受。听了小杨妈妈的分享,孩子们对插画师这一职业有了初步了解,激发了对画画的兴趣。上完课后,一个孩子说:“连画画都这么不容易,我妈妈平时工作一定也很辛苦。回家我要抱抱我的妈妈!”“家长进课堂”活动不仅能提供全新的课堂体验,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让孩子懂得感恩。
此外,我们还通过“班级小报”“班级广播”等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分享生活,在述说和聆听中提高表达能力、学会尊重他人。
做起来,聆听社会的声音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探索世界,我们一起带着课本走进社会。
我们在课本里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孩子们被雷锋叔叔无私奉献的品质感动了。为了传承雷锋精神,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社区,带上清洁工具,清洗公共设施。孩子们还采访了一名环卫工人,感慨地说:“他们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周日,家长自发联系了儿童福利院、养老院,让孩子们参加志愿服务。孩子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福利院的小伙伴购买学习用品、给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买水果。在家里,他们是受人照顾的孩子,到了养老院,他们主动帮爷爷奶奶整理床铺、剪指甲、洗头,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讲故事、表演节目。活动结束后,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长大以后,我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造一个大房子,给他们一个家。”就这样,孩子们懂得了责任,学会了担当,慢慢地长大……
聆听窗外的声音,需要我们打开“窗户”,让外面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孩子的心田;聆听窗外的声音,需要我们打开“思路”,让学生多参与,走出一方天地,探索精彩、广阔的世界。生命的力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是生活。打开窗户,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在窗外,我们都会看到更好的自己。
图为学生向养老院的奶奶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