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每一个学习者的未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点亮每一个学习者的未来

——江苏省金湖中学“七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各项工作皆应以此为导向。从课程设计精准适配不同学生成长路径,到教学设施贴心考量学生的使用便利性;从心理咨询为学子心灵保驾护航,到校园活动丰富课间生活、滋养精神……本期“影响力学校”共同体3所成员校聚焦“为学习者服务”这一主题,分享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点亮学生美好未来的多种举措,为其他学校提供经验借鉴。

■张厚林

图为江苏省金湖中学为高三学子举办成人礼

近年来,江苏省金湖中学秉持“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教师持续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以激情教育为精神引领,以精细管理为制度保障,以“七学课堂”教学改革为重要抓手,逐步探索出一条“课堂提质、育人育心、管理增效”的特色发展路径。如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社会美誉度持续攀升。

课堂改革构建教学“新生态”

“最好的‘教’就是教会学生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金湖中学大力推进“七学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思学、议学、展学、评学、测学、固学”7环节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保证知识高效输入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输出训练,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究、交流互动,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构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课堂互动生态。

在推进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学习借鉴省内外名校教改成果和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课堂流程,编制《七学课堂操作手册》,明确课堂各环节时间分配、目标要求和操作要点。开展全员培训,开设专题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回校交流,分享学习感悟,实现学习成果共享。建立教研共同体,把准教学方向,提出“一课一研”“三备三研”。“一课一研”是指每一节课都必须经过教研组研究,“三课三研”指教师先进行个人备课、研究,教研组再集体备课、说课,最后教师基于班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同时,每周开展“课堂诊断”,形成“实践—反思—改进”闭环,通过示范课、试上课、同课异构等形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改革后,教师教学观念实现从“以教定学”到“为学而教”的转变,课堂实现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变,学生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教师每堂课的讲授时间压缩至15分钟以内。

激情教育点燃成长“内驱力”

学校将激情教育作为推动师生发展的精神引擎,通过环境浸润、活动激发、榜样引领,打造“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的师生成长共同体。

每日开展“激情三部曲”,晨读宣誓振奋精神,跑操晨会调节身心,暮省周记沉淀思考。每月举办“梦想舞台”“演讲辩论”等文体竞赛,学生可展示特长、分享感悟。每学期组织“挑战者计划”,如激情远足等主题活动,让成长更有仪式感。2024年,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优良率达92%。

学校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评选“学习标兵”“榜样班级”“优秀学习小组”“优秀课堂小老师”等;设立“教师发展学院”,实施“青蓝工程”,打造“名师工作坊”,开展“师生角色互换”“合作拓展训练”等活动,构建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共学共进、共同成长;开设“卓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长效联系机制;联合社区开展“职业体验营”“公益服务周”等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精细管理护航质量“生命线”

学校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敦促常规教学规范化,强化教学流程管理,抓好教研组建设,让精细理念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学校发展的“催化剂”。

学校制订《江苏省金湖中学德育发展规划》,秉承“弘毅明德、行践悟道、先理后管、润泽心灵”的德育方针,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教学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高一年级以“适应教育”(入格)为支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以养成教育和学法指导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高二年级以“发展教育”(丰格)为支点,以“稳步过渡”为目标,以加强自主管理为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三年级以“争先创优”(升格)为支点,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励志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班级建立“携手成长”伙伴群,在全班公选出9名能够带着大家一起进步的同学,组成9个小组,共同制订全面发展的比赛规则,由家长委员会实施奖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初、高中联合培养试点,大力建设“金锋科学院”。同时,通过将管理颗粒度细化到“每个学生每道错题、每位教师每次教研、每项资源每次利用”,探索形成“精准滴灌”的发展模式。建立“设计—执行—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真正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支点。

教育改革永远在路上。金湖中学将继续以“七学课堂”深化教学变革,以激情文化滋养精神家园,以精细管理护航内涵发展,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作者系江苏省金湖中学校长,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卓越校长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