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英语体验性学习,赋能农村初中高质量发展
■杨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近年来,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农村初中英语体验性学习研究”项目团队结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体验学习的理论框架,针对农村初中教育特性,深入分析农村英语教学的生态环境,通过体验性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探索与实践、英语课程基地的建设与运用、英语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不断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情境,综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提升。
立足农村实际,探索教学质态变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性学习理论指出,学习过程是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4个体验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项目团队逐步形成了“体验性学习”课堂教学范式,即“原体验—初体验—深体验—新体验”,每个学时形成一轮学习圈的闭环。
原体验·唤醒。原体验环节,教师通过创设课题情境,运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结合多媒体资源等手段,激活学生的先前知识、经验和技能,以此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驱动他们的好奇心,引领学生进入新知领域。
初体验·感知。初体验环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运用规范语言、肢体语言等创生情境,将新授课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旧知”进行思考、分析和类比,在感知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互动,分享体验,从而深化学习,形成初体验。
深体验·建构。深体验阶段,教师精心设计操练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操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深化理解新知,自主发展能力。学生通过实践理解观察到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成概念,进而对新知识进行抽象归纳。
新体验·创造。教师引导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创新性思维,进行反思性体验,生成属于自己的新理解,将深体验阶段形成的抽象化概念进行加工处理,整理思路,运用到新情境中,制定新策略,解决新问题。
当前,项目团队在四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核四环,三维多层”的课堂范式学习模型,学习模型以主题为统领,以问题为驱动,以情境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动态跟踪,形成“一生一案”发展报告,对学生发展进行动态数据分析。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学生英语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着眼师生发展,建设英语课程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课堂研究》一书中指出,体验性学习关键在参与,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双向学习,所谓“体验”不是通过语词获得的知性理解,而是通过“具身”和感性的实际感受进行的作业。对此,项目团队顶层设计“五室四地三载体”式体验性学习英语课程基地,为学生创设“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的情境。
建构学习空间。借助数字微格室、情境体验室、多维视听室、人机交互室以及研修工作室等功能室建设,打破传统教室仅作为单一学习场所的局限,打造体验性学习充分的课程环境,推动英语学习模式从书本化向生活化转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学习机会。
拓展学习路径。以英语营地、文化园地、广播天地、课外基地等活动基地为依托,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拓宽英语学习路径,开设多个英文社团,打造情景化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
丰富学习载体。以课程载体、活动载体、网络载体等学习载体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开发为突破,以情景活动为支撑,以网络资源为补充,整合书籍、音视频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施外教远程教学、名校远程互动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
基于能力进阶,创建农村英语社团
体验式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起源于体验,是在体验中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在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科能力不断进阶。
以能力进阶架构社团。围绕“听说读写唱游演”,构建英文阅读考级、英文创作社、影音同画社等多彩社团。金字塔式英语社团既有语言能力的由易到难的进阶,也有学力层次由低到高的进阶,更有“记中学”夯实事实性素养、“做中学”提升方法性素养、“悟中学”聚焦价值性素养的三维进阶。英语社团成为提升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学习的新课堂。
以丰富活动发展师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浸入系列化的活动课程和立体式学习空间。教师借鉴外地社团研究成果,制定社团活动规程,定期开展社团设计研讨,收集社团活动范例,以标准化流程推动社团建设,以机制化措施促进师生发展。
以有效机制考核评价。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评估机制等方面着手,项目团队促进英语社团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转变。学校建立英语社团指导小组,将社团活动纳入绩效考核。学年初组织社团双选招聘会,组建学生社团组织,制定活动计划与预算。师生定期撰写活动心得,英语教研组定期研讨、集中展示,逐步形成系列化的社团校本资料,提升师生获得感和成就感。
(作者系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副校长,盐城市初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农村初中英语体验性学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