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姜堰试点线上不见面招标采购“校园餐”食材——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王琼 通讯员 钱佳俊
清晨5点,江苏泰之润食品有限公司灯火通明,出库、搬运、清点……工人们正在忙碌。这是一家负责配送“校园餐”食材的企业,新鲜的蔬菜、肉类将在一个半小时后,送往一所乡村小学——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
清晨6∶30,配送车辆准时到达张甸中心小学。每天中午,该校有1150名师生由校办食堂统一供餐。食材进入后厨前,先验货、称重,家长、教师、安全员和食堂负责人共同参与,并拍照留存。除了看外表、闻气味,对清单上的二维码大家看得更仔细。“我们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农药残留检测等信息,食材合不合格一目了然。”张甸中心小学食堂负责人朱广军说。确认没有问题后,验货、称重的照片将上传到省中小学校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整个过程阳光透明。
去年秋季学期,姜堰区试点线上不见面招标采购“校园餐”食材,依托省中小学校阳光食堂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在线招标、食材溯源、大数据分析、评价监督,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不见面招标采购“校园餐”食材,如何操作?姜堰区教育局招标采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前期教育局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遴选出14家大宗食材供应商。每月底学校提前在平台上发布下月食材需求,14家供应商线上报价,系统按照60%的价格分和40%的服务分自动汇总最终得分,根据排名产生中标单位。其中,起始服务分是40分,只减不增,由学校在后续供货过程中对供应商服务质量打分。“线上招标更利于竞争的公平公正和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也能督促供应商提高服务质量。”
在张甸中心小学记者看到,写菜谱的小黑板画着四块方格,上面写着“土豆炖牛肉、肉末烧豆腐、清炒圆白菜、紫菜蛋汤”。朱广军告诉记者,原先只有两菜一汤,从去年开始,“三格”变“四格”。“现在食材采购价更低了,比如牛肉、排骨相较于以往每公斤低了两块钱左右,菜品种类更丰富。”
采购关把好了,“校园餐”的制作环节同样不容忽视。今年,姜堰区对后厨制作区所有监控进行升级,引入AI视觉分析技术,自动识别后厨人员未规范佩戴口罩、接打电话、未盖垃圾桶、健康证过期、鼠患迹象等8类违规行为,实现针对有害生物防治、人员管理、加工操作等多种场景的AI抓拍和预警功能,让问题早发现、快处理。
目前,姜堰区91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均实现“校园餐”食材线上不见面招标采购,均价同比下降19.36%,每年可为学生“加菜”1000多万元。另外,63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完成AI智慧监管系统,累计推送风险提示176条,处置率达100%,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前实现100%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