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
——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育人实践探索
■本报通讯员 张杨
“喜报三送”活动
“运河思政”活动
科技节活动
教师培训讲座
今年春学期开学前,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面向社会公开举行了主题为“巳巳如意争京彩,生生不息竞梅好”的第十四届“喜报三送”启动仪式暨“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活动现场,获奖学生、家长、教师等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成绩只是孩子的一项收获,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学校吸收了成人成才必需的精神钙质。”该校获奖学生张悠然的妈妈对笔者说。
自2011年建校以来,京华梅岭中学秉持“看见人、回归人、成全人”的办学宗旨,以“管理求精致、教学求质量、教育求素养、教研求实效、办学求满意”为目标,在教育的征程中稳步前行。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德润心田,铸魂立德树人
今年2月18日,扬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暨运河思政“百校百馆”协同育人行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京华梅岭中学校长仇清泉和音乐教师栾安琪共上一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一领众和 精神永‘船’”思政课。仇清泉向学生们介绍了赛龙舟这一传统民俗,随后栾安琪让学生们试着学唱龙舟号子,分工合作,现场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节融合式思政课,真正走入了我们的心中。” 学生杜思源说。
在京华梅岭中学,这样的思政课是教学常态。学校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突出思政教育关键地位,结合新时代学生心理特征、行为习惯,持续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积极搭建“党史故事我来讲”“三色研学课程”等丰富多元的思政教育平台,不断增强教育活动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学校创新性地推出“运河思政”教育项目,充分利用扬州独特的运河文化资源,将思政教育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学校“‘用好大运河’活教材”协同育人实践探索和“运河思政视域下德育创新”案例,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
据京华梅岭中学副校长赵扬介绍,学校积极打造“减负增效”的德育体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一核心问题,深入思考学校育人目标。结合独特的校园文化,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学校逐步提炼出“三自”培育目标,即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自强不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学校创新构建以年级为纵轴、时间为横轴的交叉式育人体系,巧妙地将德育主题融入系列活动之中,通过聚焦常规重点工作,让德育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落地生根。
多元赋能,促进全面发展
“太酷了!”不久前,京华梅岭中学科技节展台上,七年级女生徐晨馨设计的“升降式智能药盒”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该发明还获得第18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
“科创源于生活。”徐晨馨告诉笔者,在生活中她观察到,几乎每个老年人都碰到过忘记吃药或者重复吃药的问题,不利于病体恢复。她设计的“升降式智能药盒”能提醒病人吃药,采取主动提醒和升降式抬升药盒的方式智能管控药盒。“京华梅岭中学实力强大的科技社团是我科创发明的重要支撑。”徐晨馨说。
在京华梅岭中学,像徐晨馨这样的科创达人,都得到了学校的全力支持。赵扬介绍说,近年来,京华梅岭中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呼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大趋势,创新成立“京梅”科创工作坊,为学生提供了拓展科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的专业场所,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成绩斐然。
学校积极探索体育育人新路径,与扬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市毽球跳绳运动协会加强合作,成立“京跃”花样跳绳俱乐部;创新举办“育人之‘美’,化人之‘术’国宝巡礼”等美育活动,围绕艺术展演开展经典诵读、合唱比赛等;依托研学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体验,与扬州市中医院合作共建校园中草药种植基地,结合学科教学创新开展种植、养殖等活动,并将劳动教育元素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学校积极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课程,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将育人主题与之巧妙结合,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满足各年级学生的成长需要。
观念更新,助力学生成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京华梅岭中学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锤炼教师队伍,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教师队伍能力作风建设。
学校以培训进修更新教师理念,成立京华梅岭青年教师发展学院,精心编制《青年教师成长手册》,持续开展青年教师晚备课和“青年教师论坛”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同时,优先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学术会议,让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为教师教学注入新活力。学校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力军作用,常态化开展师徒结对、推门听课、组内公开课、骨干示范课等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积极承办省、市级教科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广阔的交流与展示平台。
“踏入京华梅岭中学,我满心欢喜。老师们精心备课,课堂趣味十足。语文课上,诗词之美令我沉醉;数学课中,逻辑推理让我思维更加敏捷。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收获知识,开启智慧,享受着成长的快乐。”蔡孟希同学向笔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
作为扬州市“轻负高质”教育改革的先锋,京华梅岭中学独创了“三阶四维”教学模式。通过“基础夯实、思维进阶、素养拓展”三阶段分层教学,结合“知识、能力、情感、实践”四维评价体系,学校精准助力每名学生找到成长的最优路径。教师也是屡获殊荣,多名教师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江苏省初中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中小学艺术教师职业能力展示活动个人全能一等奖及教学团体奖等。
“通过转变教师观念与提升专业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了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京华梅岭中学党总支书记经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