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围绕五构建”,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聚焦“五围绕五构建”,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朱金峰 魏志东

近年来,围绕“全省多出彩、全市走前列”目标,涟水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打造“尚学涟水”教育品牌,把县中振兴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关键枢纽点,聚焦“五围绕五构建”,形成从价值观塑造到终身发展的育人闭环,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建设。

围绕“让学生传承更好的基因”,构建方向正确、信念坚定的教育引领体系。涟水县坚持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为重点,发挥基层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更大力度地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和管理骨干;系统完善中小学思政课程标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强化对后勤基建、招标采购、考试招生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围绕“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构建优质协调、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涟水县全力推进县中振兴,加快普通高中学科研究中心建设,鼓励高中开展校际结对合作;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好普职融通试点班,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和教学质量提升;统筹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创新集团化办学形式和质态;巩固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打造一批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攻坚行动,创新“双随机”督导模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围绕“让学生遇到更好的老师”,构建德才兼备、实干担当的师资队伍体系。涟水县加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训“四位一体”规范化建设,建强学科研训员队伍;大力实施“涟尚名师”培育工程,分层分类制订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实施“青苗培育”“涟尚优干”“未来校长”三项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对中小学干部后备梯队成员的跟踪培养和过程管理;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大力表彰有情怀、有实绩的优秀教师;建立健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以教育教学管理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实施“实习校长”制度,拓宽优秀年轻教师发现培养使用渠道,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围绕“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守护”,构建坚实可靠、公平普惠的教育支撑体系。涟水县深入开展“三进三提三知”工作,要求教干教师进课堂、进家庭、进重点场所(食堂、宿舍、图书馆、运动场等),做到提学生姓名知家庭情况、提日常表现知思想情况、提兴趣交往知身心健康,对学生及其家庭情况“一口清”,倾听并解决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着力实施“涟心有光”关爱工程,常态化开展家访和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培育学生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坚持安全隐患排查与安防设施建设两手抓,守护师生平安和校园稳定;深化“发展式资助”项目内涵,持续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力度;深化“涟校连家”品牌建设,培育“阳光好少年”;持续聚焦师生和家长诉求,创新推出“热链”餐食配送服务,解决无食堂学校学生就餐需求;丰富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内容,切实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围绕“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构建“五育”并举、全面成长的素质教育体系。涟水县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等方面水平整体提升;坚持“1+1+X”特色建设路径,加快推进教育领域评价改革;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合作,鼓励校企共同开发实践项目,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深入实施“互联网+课堂”模式研究和国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实施学生读书行动,建设读书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进具有涟水特色的“融学·水韵”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实践化课程体系,加快建成一批市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艺术素质测评和心理健康教育,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常态化开展校园劳动和家务劳动。

(朱金峰系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魏志东系涟水县教育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