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着眼“五个一”,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王阳
近年来,昆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个一”(一个中心、一支团队、一套课程、一张地图、一个品牌)为抓手,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效衔接,构建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新生态。昆山市家校合作项目获评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优秀项目。
依托一个中心,
完善“1+11+N”体制机制
昆山市是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3所、在校学生41.3万人,生源覆盖全国各地,家庭结构多元复杂,家长教育观念参差不齐,探索更为有效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成为关键课题。
突出中心地位。昆山市高度重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坚持将其作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一环抓紧抓实。昆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高位协调,实体化建设并运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同步建立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卫健委、妇联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和部署会议,不断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育统筹、社会参与、家庭主体”的工作格局。
壮大联盟力量。昆山市分层建立“市家长学校总校、区镇家庭教育辅导站、校级家长学校”三级服务平台,成立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家校社企”教育联盟、陆家镇“益启爱”心育联盟、巴城镇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联盟等11个校家社协同育人联盟,充分盘活资源优势。
扩大辐射影响。昆山市制定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指南,厘清协同育人行动逻辑,定期举办校家社协同推进会、家委会工作协调会和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高水平承办第五届“嘉温昆太”家校合作交流会,深度研讨区域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路径,进一步实现功能互补、环境同构,形成同向同行育人合力。
组建一支团队,
凝聚“百千万”工程力量
昆山市聚焦专家、教师、志愿者等专业力量,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育工程。
引进百名高级专家。昆山市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国内知名学者和行业领军人物在平台建设、项目培育、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赋能千名骨干名师。昆山市成立4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组建“骨干林老师”昆山工作站、“小鹿老师”讲师团等多支骨干队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分级培训和正向激励制度,累计培养兼职家庭教育指导师超1600人,表彰“最美家庭教育指导师”400余名。
建设万人志愿队伍。昆山市在安全护学、健康护餐、阳光心语等方面,选聘3万名家长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深度参与学校管理;大力开展“文艺名师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广泛汇聚非遗传人、能工巧匠、科创人才等社会资源,不断拓宽师资队伍渠道;全面推行学校社工服务项目,以校园社工为桥梁纽带,帮助有需求的学生。
开发一套课程,
打造“中央厨房”优课资源
昆山市依托市级专家和名师工作室力量,以“中央厨房”模式科学统筹课程资源开发,确保课程在“百花齐放”的同时坚守高标准、高品质。
精品课程铺就“快车道”。昆山市针对家庭需求多样、教养方式多元等现实情况,研发按年龄、分年级、成体系的全市家长学校“和孩子一起成长”课程,采用“预制课”模式,有效涵盖农村校、新建校,让更多新上岗教师快速贴近学生、走进家庭。
网络课程共享“心呼吸”。昆山市创新开设“鹿城心呼吸”公益课程,利用“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紧密联系家长,配套上线家教课程50节、微课程80节,重点围绕情绪管理、亲子矛盾、厌学网瘾等家庭教育难题开展专业指导,累计覆盖家长近百万人次。
校本课程立足“本土化”。昆山市以“昆山三贤”家风家训文化传承、随迁子女家校合作等特色课程开发为抓手,推动课题共研、课程共享、资源共建,出版发行昆山市家校合作课程建设丛书《共享美好教育》,广受好评;指导学校延伸落实“一校一品”课程建设,累计培育孵化省、市级家校共育品牌项目40个、研究课题近百项,其中新镇中心校“一家·一课程”家校合作案例在中国教育报刊社发布的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中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
绘制一张地图,
创新“五育润心”校外研学
昆山市深入挖掘本土人文、历史、自然等优质资源,用足用好红色基地、艺术场馆、科普博物馆和古镇景点等,围绕德智体美劳,研制“五育润心”主题研学地图。
两个基地“南北联动”。昆山市依托南部占地100亩的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和北部占地250亩的林石嘴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以“大空间”推动“农业与科技”“劳技与生活”“生命与法治”“水乡与文化”四位一体“大课程”落地落实,年均服务学生超20万人次。
10个营地“串珠成链”。昆山市以顾炎武故居、未来智慧田园、城市生态森林公园等为载体,深入实施“馆校联动文化公共教育”项目,在思政一体化、科学教育、身心健康、昆曲传承、劳动实践以及生涯规划等六大方面,创制推出55个特色实践课程,累计组织超10万名中小学生走进公共文化场馆、车间工厂、田间地头,参加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20个驿站“多元补充”。昆山市精心组织开展“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等系列活动,连续4年举办爱心公益暑期托管服务班,带领学生深入昆山市档案馆、戏曲百戏博物馆、元宇宙体验中心等,以走出校园、触摸发展的方式,持续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节假日文化生活。
擦亮一个品牌,
营造“鹿城系列”共育IP
昆山拥有6000多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古称“鹿城”。“鹿”历来有吉祥幸福之意,也是美好教育的代表形象,“小鹿老师”卡通形象成为拉近师生家长距离的重要纽带。
携手同行,传播家庭教育理念。昆山市序列化打造《鹿城家话》沙龙节目,在昆山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出60期;菜单式升级“鹿城大讲坛”,连续3年开展“百场讲座百校行”活动,以“点单派单式”服务推动650余场公益讲座走进校园;打造“鹿城好父母工作坊”,累计开展9期培训,培养项目讲师150余人。
送教解难,提升家长教育能力。昆山市精细化推进“鹿城益空间”,率先实施“走班式”家长学校,由知名专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最美家长”组成“鹿城家庭教育讲师团”,根据家长需求定制指导服务,送课送教进班级、进企业、进社区,2024年累计服务城乡家庭近10万个,昆山家长学校总校获评省级先进单位。同时持续开展暖人心、解烦忧、凝共识的“鹿城大家访”活动,2024年线上线下联系家庭超20万个。
相伴成长,开展亲子互动活动。昆山市设立“鹿城亲子月”,组织全市师生家长广泛参与“健康劳动周”“家校联系周”“互学共长周”等活动,持续提高家长教养能力与水平;在昆山市慈善总会支持下,每月举办一次“鹿城益空间”活动,通过义卖、义演、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形式,鼓励家长参与亲子公益活动,学习家庭教育常识;规范化培育“鹿城亲子读行会”,评定“星级读行会”200个,以“书香阅读”增进亲子关系、提升陪伴品质。
(作者系昆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昆山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