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更好发挥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本报评论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教育是根本。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教育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指明了方向。
更好发挥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速布局一体化“大思政”,锻造关键课程,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让思政教育春风化雨般落在学生心间。
更好发挥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增强教育事业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和发挥教育评价改革指挥棒作用为重点,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和便捷性。
更好发挥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推动高校加快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机制,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上下更大功夫,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下更大功夫。坚持以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更好发挥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凝聚起全党全社会的强大合力。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政治方向,夯实政治保障。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正确处理“与时俱进”和“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以及“久久为功”与“当务之急”的关系,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局面。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锚定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建设目标,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加快推动深度融合,更好地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作示范和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强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