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三代师生爱心接力七旬老人转危为安
本报讯(记者 王艳芳 通讯员 童晓)3月5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门前,刚康复出院的张奶奶颤抖着将两面锦旗送到通州小学党总支书记陈玉手中。“敬业正直,遇险相救”“敬业者典范,教育界楷模”,金色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见证着半个多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
2月17日下午5点10分,正值放学高峰。通州小学校门口,陈玉和副校长刘莉等执勤人员突然发现,年逾七旬的张奶奶在接孙子张泽宇时突然面色苍白,踉跄着跌坐在路旁。
陈玉和刘莉箭步冲过去。“老人家,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见老人不能说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两人立刻默契分工,一个半跪着托住老人身体,一个迅速拨打120并联系张泽宇的班主任曹真珍。
接到电话时曹真珍正在整理教室,得知消息便边跑边联系家长。当救护车的蓝光刺破雨幕,这位“85后”教师已抱着受惊的张泽宇坐进车厢。
“患者突发性脑梗,再晚一点可能就要中风。”医生说。急诊室里,曹真珍垫付医药费、安抚孩子、联系家属。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小泽宇也在病床前为奶奶擦拭额头,暖心安慰。
20多分钟后家属赶来,曹真珍这才想起,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在学校办公室等着她。
“是学校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老人眼泛泪花,紧紧握着陈玉和曹真珍的手。
“师生天天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记住的可不只是歌词。”陈玉说,近年来,通州小学将应急救护纳入教师培训和考核,定期举行情景演练。
该校以“爱接力”行动浇灌“新三好”教育之花,党员教师化身“红色旗手”,走家入户,将党课化为陪特殊儿童午餐、垫付特困生费用的暖心日常,编织起立体帮扶网:党员“爱心特工队”为三困儿童建档立卡,定制送教上门、开展心理疏导服务;5个党小组化身“助教接力站”,每周带着绘本课走进残联;为贫困儿童赠送慰问金,为高年级学生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这份爱的涟漪从校园泛向社区,孩子们成为垃圾分类讲解员、敬老院“小棉袄”,家长们则组成护学岗、助教团,师生家长共创的沙画MV登上“学习强国”。当党徽照亮特教课堂的绘本,当少先队员的手工义卖温暖残障伙伴,“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已悄然生长为看得见的温度与力量。
春寒犹在,通州小学校园的海棠已缀满花苞。这场跨越三代的生命守护,正如润物春雨,滋养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长青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