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开发“家长力”,共植“成长绿”
■周继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长是孩子的成长导师,“家长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近年来,泗洪县明德学校通过创新开展家长会、创设家长课堂、创办家长讲堂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有效路径,努力汇聚家校育人合力。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传统桥梁,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场所,更是解决问题、交流情感和达成共识的平台。对此,我校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创新家长会形式内容,切实提升家长会实效。学校鼓励班主任通过精致的邀请函、温馨的通知、学生自主制作的姓名卡等方式增强家长会的仪式感。这些举措不仅让会议更加有序,还能让家长们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热情。班主任还可以选择在运动场上举行家长会,安排丰富的亲子互动项目,增进亲子感情,凝聚家校合力。此外,班主任也会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分批召开小型家长会,及时高效沟通。在家长会上,家长可对教师测评打分,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建议。
家长课堂是提升“家长力”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校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形式积极建设家长课堂。在家长开放日,我校会邀请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进行现场培训指导,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压力状况,设计家长所需的学习课程,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此外,学校创办了在线《家教专栏》,制作团队精心确定每期家教主题,力求解决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包括如何与孩子谈心、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机等。每期节目图文并茂,并配有语音讲解和主讲人信息,每两周通过学校公众号、家长群等媒介推送,获得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家长同样是家校共育的宝贵资源。我校积极搭建“家长讲堂”平台,邀请有专长的家长走进校园,分享经验,展示风采,丰富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我校结合社会热点和教育需求,精心设计“家长讲堂”主题,如生活劳动、亲子阅读、育儿经验等,并邀请对相关主题有经验的家长担任主讲人,确保内容贴近实际,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突破传统讲座模式,采用沙龙、工作坊等多样化形式,增强家长参与感。根据年级和班级特点,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学生实际需求,邀请相关职业的家长开展特色课程。例如,邀请交警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邀请有书画特长的家长进行艺术指导等。同时,将“家长讲堂”与延时服务有机结合,合理安排活动频率,避免影响家长正常工作。
家校共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生态的密钥,它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升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质量。未来,明德学校将不断探索建立更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进一步深化家校共育,为孩子的未来铺设坚实的基石。
(作者系泗洪县明德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