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策略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策略

■侍磊

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设定清晰的学习任务,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指向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强调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这种学习方式超越了简单的记忆和重复,更加有效地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文本,形成个人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突破文字的表层局限,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深度体悟,着力培育语感、拓展思维、积聚语言,深入挖掘文本潜藏的深层意蕴。这一过程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主动而有主见地理解、领悟、欣赏、评价文本,体验语言表达实践的乐趣。

逆向设计任务,习得语用方法

温儒敏先生深刻地指出,“一堂课下来,要让学生有能带得走的‘干货’,这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尺”。他强调的这种“干货”,并非浅显表面的知识碎片,而是经过深度加工、内化于心的实质性内容。具体而言,这些“干货”是学生对语文要素的深刻理解与领悟,以及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按照单元要素,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父爱之舟》,按照逆向设计核心任务:用抓细节的方法描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亲人关心你的场景。要想引导学生有序地表达,需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在教学“背我上学”一段时,教师设计采访活动:“父亲,你在雨雪中背‘我’上学,你觉得艰难吗?”“你是儿子,看着雨雪打在父亲的脸上,你在父亲背上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体会得很动情,但仅仅动情还不够,要习得方法,必须有阅读鉴赏这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品词析句:“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这段通过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为了背儿子,还有书包和雨伞,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于细微处见真情——小中见大。真情往往不需要宏阔的背景、华丽的辞藻;场景虽“小”,细节描写质朴无华,寥寥数语,足见父亲爱子深切。有了这样观念性的认知,学生获得的就不是刻板的知识,而是可以转化为个人语言表达的方法。

整合课外资源,引导深度思考

在学生解读文本有难度,难以产生情感共鸣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补充课外教学资料,使其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部分写的是毛泽东主席看到儿子毛岸英在战场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教师可以播放电视剧《毛岸英》中的片段,同时讲述毛岸英的生平经历、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主席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作为一位父亲的真挚情感和作为一位国家领袖的博大胸怀。第二部分写的是毛泽东主席决定将爱子葬于朝鲜,教师可以进一步补充人物资料。比如当年16岁的毛泽东主席离开家乡韶山到外地求学,父亲阻拦时,他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主席的伟人情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深入思考。教师通过有效整合课外学习资源,能够引领学生深入地对话文本,进而增强学生阅读及鉴赏文本的能力。

勾连生活情境,指向创意表达

“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任务应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相互关联,从而为学生开辟出一个能够讲述、评析以及交流自身情感体验的学习空间,助力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有“源头活水”,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开展“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景区、田园、实践基地,观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生活乐趣。

为了完成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要素,“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习作小练笔“围绕关键句写一段话”。怎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写好眼中的景呢?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东海县的西双湖景区进行研学活动。一位学生写道:“西双湖真是如诗如画。一到夏天百合园里的花就开了,远远地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百合。红色的一团,紫色的一圈,白色的一卷,像铺在地面的一幅巨画……”学生在练习时不仅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作,还抓住了景物特征。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运用环节,往往会生成许多创意表达。

搭建学习支架,保障学有所获

要想让深度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就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当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就会点燃学习的激情。因此,当实现学习目标有难度的时候,教师就要适当地搭建支架,重点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怎样才能学会。

教师教学《西门豹治邺》第10至14自然段时,展示教学任务:学生能简单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这一部分内容。不给“提纲支架”,学生的复述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教师提醒学生:找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总共写了几个步骤,每一步又是怎样做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完成表格学习单。这个表格学习单,就是学习“提纲支架”,它引导学生准确概括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做法,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学生能够借助表格,发现藏在故事中的秘密,复述起来水到渠成。这种帮助学生进行分步骤思考的行为属于结构化思维,它使知识建构和运用更加系统化,能够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作者系东海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