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在耕耘中走向卓越
■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方娇艳
2024年,是充满变数的一年。再度回眸时,泥泞中踩出的足迹和沿途落在掌心的花朵,成为这一年里最值得的怀念。
理念升级,从输入到输出。2024年春季,我选报了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设计”课程,尝试将课程中的“一案三单”,即学案、预习单、共学单和续学单融入课堂。对接实践、学为中心开始在我的课堂生根。
2024年6月、12月,我先后受邀为班主任读书社群导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4场、《班主任工作十讲》1场。基于理论研究和一线实际,我聚焦德育管理,提炼了5个视角:分类思维、教育智慧、系统思维、优势赋能、专家思维。这些输出倒逼我将理论和德育实践结合,呈现出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性思考。同行者们的认可让我确信:输出是拓宽认知边界的钥匙。
为了突破瓶颈,在加入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的第6年,我加入了“卓越班”。面对群里的专家、前辈,我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一次,在撰写读后感时,指导老师指出我的文章不够聚焦,并逐段附上批注和修改意见。感激之余,我意识到,专业写作要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要锚定核心观点。我也意识到,名师之“名”,不仅在于感性经验的累积,还有理性的梳理、输出。即便我不能像前辈们那样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但在我看来,做一个善思者和深耕者,做一个终身学习者,而不是用头衔和身份来定义自己,才是“卓越”的意义。
教学跃迁,项目化学习初探。2024年,我最具创新性的教学行动,莫过于项目化教学实践。我以教材的一个单元为试点,开展“我是闵行旅游推荐官”项目化教学。实践中,我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如何将教材知识点转化为驱动性问题;二是如何引导学生适应从被动听讲向主动探究转变。我舍弃了传统的作业讲评,将时间用于指导孩子们理解项目,通过设计角色分工表、阶段性评价量规,逐步推动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从无到有,从前期的迷茫到项目中一次次为点燃思维火花而兴奋……经过一次次打磨,孩子们产出了包含手绘地图、二维码、宣传视频等多元形式的独创性成果。受到鼓舞,我继续开发了“我们的水世界嘉年华”“期末大赢家”项目活动。我实施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案例入选上海市闵行区项目化经验交流活动,并获得二等奖。项目化学习让我深刻领悟:所谓“以学为中心”,本质是让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心灵启迪,实施班本传记课程。2024年秋学期,我尝试创新共读活动,将班本传记课程的传记阅读模式调整为“阅读圈”模式,鼓励学生与榜样“对话”,如富兰克林的雷电实验唤醒了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学生小尧分享了其在备赛过程中遇到困难,受富兰克林的事迹鼓舞,坚持到底的故事。学生笑笑参加公益研学活动顶着烈日爬山时,连连抱怨“好累”,但最终她选择坚持下来,还结交了朋友。当看到笑笑用文字、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大发现”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长——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对话。
经过一年的探索,班本传记课程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榜样人物的优良品格引领着孩子们结出成长硕果,也启发孩子们探索自我。
相信孩子,也相信岁月和希望。
调整心态,向深扎根。2024年10月,我校英语文化节筹备事宜让我陷入焦灼;对教学实效研究的空缺叠加学校管理问题,让我倍感压力;前辈的话让我陷入沉思:再好的研究,如果没有成效,也是空谈……
我该如何取舍,我能继续做一个好老师、一个领行者吗?很快,我调整好心态,以“空杯”的状态,在课堂、教室里将根继续往深扎。在接下来的近2个月时间内,我研究考点、优化讲练,加强自身对考点的把握、对高效课堂的追求,从而最大化地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业问题。同时,分享项目化学习经验,帮助团队伙伴打磨公开课,加强组内沟通,用耕耘化解困难。
后来,我渐渐明白,原来,教育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躬身耕耘的坚持。
①
②
图①为该校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图②为该校学生项目化学习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