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幸福,很简单
■江苏省泗阳县幼儿园 周娟
图为作者给孩子们上课
2024年已悄然落幕,龙年的“热辣滚烫”却仿佛仍在眼前。2024年,我在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追寻着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在工作室全力构筑幸福成长的共同体。幸福,是难以言表的微妙之处,亦是我始终如一的执着追求。
幸福,就是不喜平庸
人可平凡,却绝不能流于平庸。
在武乡,挑战一场研修之旅。2024年7月27日,我踏上了前往山西省武乡县的研修挑战之旅,与来自四川、湖北、广东及山西等地的幼教同仁共聚一堂。在前期讲师培训的指导下,我摒弃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采用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框架”,遵循逆向设计理念,通过目标设定、文献辅助、问题驱动,结合多样激励,提升学员的自主、互助与合作学习能力。讲师在小组研讨后进行深化拓展,确保每名学员都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在学员成长的同时,我也反思了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问题,促使我自省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真实性以及分享环节的充分性,让我明确意识到未来在组织活动时需加强支持、引导与总结。
在内蒙古,参与一场共读盛宴。武乡活动圆满结束后,我立即启程参加内蒙古的共读之旅,在新教育网络教师学习中心执行主任郝晓东博士的悉心引领下,共度了5日的阅读时光。我们深入文本,细致推敲每个字词,串联起每一页内容,贯通各个章节。围绕“理解”这一核心主题,我们探讨了从“大概念”到“逆向设计”、从“教学目标”到“理解的六个侧面”等不同的教育理念,反思了自身的教育实践。共读不仅拓宽了我们的思维,还让我们遇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的故事令人动容。与这群伙伴共读,不仅能汲取知识的养分,更能获得前行的力量,这正是共读的深远意义。
在团队,开启共同体新平台。这一年,我以省级教学名师的身份创立了市级与县级名师工作室,会聚了29名积极进取、热爱成长的幼儿教师,共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共同体。我们围绕“从‘看见’到‘成长’,构建幸福共同体”的研修主题,将教育思考从园内拓展至园外,引领区域教师行动起来,从“看见”孩子出发,反思自我教育观。在工作室的开放平台上,成员们彼此“看见”、相互扶持,形成温馨的学习共同体,共同体验、创造幸福教育。作为线上共同体的新网师与线下工作室相辅相成,让我们既有明确方向,又有长远目标。在这个场域中,我们互帮互助、突破自我,共同成为更好的自己。
幸福,就是不厌雷同
生活需“拒平庸”以破旧框,亦需“守正道”而持恒行。
共读的坚持。这一年,我坚持每天5:30晨读,跨越四季,完成了20本专业书籍的共读。周日17:00—18:00的共读至今已坚持了123次,由新网师团队轮流导读。作为负责人,我常常主动承担导读任务,每完成一本书,立即回顾梳理并归档至公众号,吸引了众多幼教工作者关注,其中《数学领域目标及关键经验》一文阅读量破2万次。
书写的持续。这一年,尽管忙碌,但书写从未间断。在郝晓东博士的影响下,我的“早安,县幼”系列叙事始终坚持着。我经常听到同事说:“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周园长的‘早安,县幼’。”它已然成为我与老师们沟通的独特方式。记得2024年2月底,在准备为山西省河津市园长们开设的讲座《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及行动》时,园所文化中“打造和智团队”这一内容让我不由得想起“早安,县幼”中每日的文字交流。那不正是营造一种文化的行动体现吗?
实践的相伴。这一年,我坚持与孩子们共写,记录“我们的故事”,每个周五成为我与大(1)班孩子的“幸福之约”。记得在一个周五的清晨,我提前到达教室,与早到的孩子一起游戏。沈奎文小朋友进门便说:“周老师果然在这儿!”更有家长告诉我,孩子身体不适仍想来园,只因知道今天我上课。这些话语,是对我教育工作的最高赞誉,也是我持续陪伴孩子的动力。这些经历,让我写下近3万字的教育日记。我不仅陪伴了孩子成长,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幸福,就是不畏自观
正当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感到颇为自得时,一场对话如冷水浇头,迫使我重新审视教学、研究及主张。
我会有效教学吗?2024年12月2日,作为江苏省教育家型教师培育计划学员,我满怀期待地走进苏州高新区实验幼教集团御园校区大(1)班的课堂。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苏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戈柔导师的点评如重锤一般击碎了我的自满。她就集体教学的必要性提出疑问,并依据教育文件引导我探究集体活动组织的逻辑。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缺乏内省,常忽视“为何做”而只关注“怎么做”。我必须强化自我审视,摒弃固有观念,不断实践改进。
我会专业研究吗?2024年9月,我参加宿迁市“四有”好老师团队建设汇报,为8分钟的展示做足了准备,自信满满。上台前,听着其他学校团队的汇报及专家点评,我逐渐发现自身的问题,如名称拟定不当、文化诠释不清、团队任务与学校工作混淆等。轮到我时,我心中忐忑,失去底气,只能半脱稿完成汇报。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反思,在汇报前我并未深入研读文件,缺乏深入思考和问题聚焦。
我有教育主张吗?明确的教育主张是一名教师成熟的标志。提出教育主张,写下“自己的句子”,就明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将要走向何处。记得这一年参加最后一次省级培训时,一名专家指出:“为何最后的成果汇报册中,许多老师没有在简介中注明自己的教学主张呢?是遗漏了还是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
确实如此。为何我们没有写教学主张呢?也许是自己的主张还未真正融入实践,成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指导;也许是自己还停留在表面,还未真正沉下心去践行。
我很庆幸,一年中不同的对话经历,让我收获了对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我也越发感受到成长需要走出小圈,拓宽边界,多倾听、多思考、多质疑,让自己勇于反观,不断剖析。
这一年,虽不完美,但平凡的每一天都构筑了幸福的瞬间。记得2025年跨年夜,忙完工作步行回家时,我与先生决定中途碰面。转过弯道,夜色中我认出了他的身影。他走近,我们相视一笑,无须多言,肩并肩走过2024年的最后一夜。幸福或许就是如此简单,无须华丽风景,只需彼此间的默契与和谐。
这一年,我学会了适时放下,用更多时间去接纳、感知生命中的人、事、物。每一次经历都淬炼内心,让我变得更加柔软、宽容,充满善意。亚里士多德曾说,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满足欲望,而是源于内心深处认定值得追求的坚守与行动。其实幸福很简单,就是顺遂万物、如其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