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撒欢奔跑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每天2小时体育活动、课间15分钟“加油充电”,运动成为常州中小学校园最美的风景——

让每个孩子都撒欢奔跑

■本报记者 何刚 王琼

“嘟——!”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声,下午2点30分,春日暖阳下的操场瞬间沸腾。学生们踩着韵律感十足的鼓点,开始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相互配合玩起运球射门、控球绕杆、跳绳、飞盘……绿茵场上掀起一场运动风暴,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阳光下汗水不停闪烁。

这是新学期记者走进常州经开区横林实验小学看到的场景。这所有着2000余名学生的乡镇小学,仅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有40多项,每个孩子每天至少能参与两项活动。在常州当地多所学校,记者均看到类似的画面: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运动,他们身上有汗、脚下有力、眼里有光,运动成为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时间怎么排?

重塑一日作息

今年1月,省教育厅印发通知,明确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即保证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

在省教育厅整体部署下,常州市教育局给全市初中生和小学生送上新学期开学“大礼包”: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每天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15分钟课间”的组合安排融入课程表,其中,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大课间活动,每次不低于30分钟。

上下午各一次30分钟大课间、课间由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时间从哪里来?作息表怎么排?

记者在常州市“2·15专项行动”方案中看到,调整后学生的上午上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不变。“原本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间时长后,整体算下来,上午多了10分钟,下午多了30分钟。”常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张小亚介绍说,开学前,市教育局多次组织校长、教研员、体育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拟订了新学期义务教育学校作息时间样表,其中把初中午饭时间延后10分钟,下午上课时间提前30分钟,以此补足课间增加时长。

如何有效避免提前上课和“拖堂”现象?常州市要求各地各校坚决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杜绝占用活动时间;坚决落实课间活动时间15分钟,杜绝“拖堂”;坚决落实2次大课间活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杜绝活动时间碎片化。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许嫣娜告诉记者,新学期开学,该区各学校每节课首尾前设置两分钟的“嘀嘀”提示声,像贴心的“时间管家”,既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又保证学生畅玩。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专门成立课间巡查组,一方面督促教师准点下课,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课间的安全管理。

“这不是简单的作息时间调整,而是教育生态的系统重构。”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说,结合已推行的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将进一步构建“体育课+大课间+微课间”体育运动网。“我们希望通过一日常规的调整,重塑校园生活,让校园生活更加生动有趣、更加丰富多彩;重构常规管理,谋划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重建教育质量,把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好、落实好。”

教师怎么配?

壮大兼职体育教师力量

“体育目标的达成度如何?”“班上有特殊情况儿童如何进行课程设置?”……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校长庄惠芬就听了5节体育课,并向教师们抛出一系列问题。第二天,她又专门组织了一场专兼职体育教师课程研讨会。庄惠芬告诉记者:“5节体育课有1节由兼职体育教师执教,兼职教师已经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重要力量,我希望他们同成长、共进步。”

全面推进实施“2·15专项行动”,体育师资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以武进区星河实小为代表,常州把培养“兼职体育教师”作为破解现阶段体育师资瓶颈的抓手。“虽然可以借助家长、社会机构、社区教员等力量,但在日常教学中,大量启用的还是学校自身的其他学科教师。”张小亚说,现阶段由兼职体育教师执教的小学体育课占比20%左右,小学每个班每周有一节体育课由兼职体育教师完成。

兼职体育教师如何培养,专业化水平如何提高?钟楼区是常州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18年就开始探索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该区教师发展中心体育学科教研员张逸介绍说,自2019年起,钟楼区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通过“区域集训+集团共培+校本特训”三阶培养体系,将兼职体育教师专职化培训转化为各校常规工作。截至目前,677名“跨界教师”通过培训完成专业蜕变。

“‘2·15专项行动’不是简单地堆时间。”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学科教研员刘成兵介绍说,目前该市正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钟楼经验”,提升兼职体育教师专职化水平,让学生体育课玩出“专业范”。

记者发现,在安排兼职体育教师上岗的过程中,常州市各学校一方面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另一方面同一班级同一学科安排专兼职两名教师任教,兼职体育教师主要负责辅助性教学。“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专兼职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校本教研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兼职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常州市荆川小学校长张姝说,“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的跳绳课、美术教师的形体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

学生怎么动?解锁运动新技能

时间有了,学生怎么运动?记者了解到,常州市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借助较早之前开设的“体育+综合体能+益智类游戏+民间传统项目”等特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增强学生体育活动的选择性、趣味性。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初级中学校长陆卫刚指着大课间活动安排表向记者介绍,开学前学校专门制订了大课间活动方案。作为传统体育特色校,该校的上午大课间活动以“分年级集体操+趣味活动”为主,集体操包含武术操、韵律操、体能操等,趣味活动有竹竿舞、滚铁环、踩高跷等20多项民间传统活动。而下午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则以体育社团为主,学校安排足球、篮球、舞龙、舞狮等20多个体育社团,引导学生提升运动技能。

“在天宁区各学校,学生每月都有主题大联赛。”许嫣娜介绍说,在“2·15专项行动”的推动下,天宁区开展“晒课表、晒课间、晒赛事”活动,从排课就落实“学练赛”一体化,每周以年级为单位,将一节体育课和大课间整合连排,形成70分钟体育大课,系统策划月度大联赛。“同时,各校设立学校‘吉尼斯’榜、挑战榜,将比赛留痕,用不断超越的精神激励学生参与体育、热爱体育。”

为了解决校园空间狭小、运动场地不足的问题,常州市各中小学校充分发挥奇思妙想,把校园角角落落都利用起来。有的学校在走廊过道设计不同的游戏地贴,有的在门框上安装引体向上拉力杆,实现“小场地大体育”。星河实验小学在班级角开辟新区域“游戏藏宝库”,传统游戏与现代运动器材混搭,让课间变身学生的“能量充电站”。该校还给每名学生发放一个包含沙包、毽子、跳绳等器材的“运动小将包”,方便学生使用。据了解,常州市教育局将专门投入300万元用于学校体育空间改造和体育设施设备改善。

课间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学生面貌也发生了新变化。在常州各中小学校园,记者看到,课间学生们不再是“小鹌鹑”,而是欢脱的“小鹿”。“以前的课间‘眨眼’就结束了,现在我们都能来一场运动‘快闪’,解锁新技能。”洛阳初级中学八(2)班学生任香怡说,开学没几天,她就通过大课间的学习和课间15分钟的练习,学会了滚铁环。对她来说,课间不再是倒水、上厕所的“过场戏”。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学科教研员张勇卫告诉记者,目前常州正在进行课间小游戏征集活动,后续将对征集来的课间小游戏进一步整合,供学生选择使用。

“常州市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已将‘2·15专项行动’纳入责任督学督导范围,开展明察暗访,发现挤占体育课时、‘拖堂’、侵占课间时间等行为,及时督促学校整改。”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说,“我们希望通过‘2·15专项行动’,让学生展示出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精神面貌,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关心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