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教育为抓手打造全域推进科学教育的无锡样本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工程教育为抓手打造全域推进科学教育的无锡样本

■无锡市教育局

图为学生参观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的航天航空实验室

近年来,无锡市按照“前瞻设计+基层创新+协同行动”的总体思路,全市域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大力培养“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2024年,无锡市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

突出前瞻谋划,

擘画工程教育新图景

等待没有机遇,主动赢得未来。无锡市面向未来、前瞻谋划,主动探索构建各学段衔接贯通、各方面协同联动、全社会一体推进的工程教育新格局。

做优总体设计,高标准谋划“路线图”。市委、市政府出台《无锡市关于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指导意见》,确立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培育“未来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为引领,从课程体系、资源环境、师资队伍等7个维度,明晰各学段工程教育目标定位和实施重点。

构建实施路径,高质量细化“施工图”。研制《无锡市深化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的实施方案(2024─2026年)》,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提出“研发工程教育课程指导纲要”“研制专用学习空间建设标准”“完善工程教育专家智库”等五大行动15条举措,明确通过3年努力,打造示范基地40个、“双高”实验室50间、优质课程60门、重点学校70所,形成特色工程教育新生态。

强化推进机制,高要求绘就“实景图”。组建无锡市中小学工程教育工作小组,由市政府分管负责人任组长,统筹协调全市工程教育。创新成立市科学(工程)教育发展中心,统筹教育科学研究、教育信息化、少年宫等资源,确保一个指令贯彻到底。每月举办市级层面现场推进会,建立“双月报”制度,确保工程教育常态、高效、高质推进。

突出集成改革,

打造工程教育新样板

面对未来已来、新技术变革风起云涌的新局面,无锡市着力把人工智能教育作为工程教育骨干龙头,打造“AI时代”工程教育新样态。

开发面向“数智时代”课程体系。与知名高校合作成立市中小学工程教育专家委员会,面向无锡现代产业集群中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领域,培育导向型和龙头型课程,已开发中小学工程教育10大课程群、142门课程,形成小学“基础必修”、初中“兴趣选修”、高中“发展专修”的全学段、贯通式工程教育课程图谱,确保“应学尽学,让知识不留死角;选学优学,使特长绽放光芒”。

打造适应“未来已来”教师队伍。配齐配足专职教师,选优选强专家团队,筑牢工程教育人才方阵。实施“优秀工科教师”计划,配优配强科学类课程教师。联合全国一流工科院校,面向全学段开展“十百千”工程教育师资培养行动,累计培育教师超过3000人次,提升“未来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实行学校与科学家“1+1”工程,各校从高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聘请卓越工程师、科学家等兼任科技副校长,将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尖端技术延伸至中小学。

创设“1+8+X”三级学习空间。建设1个中心实验室,承担市级层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任务;指导各地教育局创新建设8个枢纽实验室,覆盖本地区中小学;推动各校结合实际建设500余个节点实验室,满足本校、服务周边,初步形成联通课内和课外、学校和社会、虚拟和现实的工程教育学习新场景。

突出一体协同,

引领工程教育新风向

无锡市深入践行“大协同”教育理念,实现工程教育从“单兵作战”转向“全面协同”,高品质织就育人“一张网”,不断释放推动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建立大中小学贯通培养机制。成立“全国中小学工程教育联盟”,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新范式。实施科技特长生制度,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协同育人机制,构建“01工程班”“王选AI”英才计划、新吴区少年科学院、惠山区工程班等人才培养载体,成立无锡市环境工程教育联盟、航天航空教育联盟等10余个校际联盟,推动各学段不同主题工程教育一体化贯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无缝衔接。

创新校内外协同学习路径。融通校内外资源,创新工程教育活动形式,深度链接“校内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无锡市教育局设立30个工程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提供多个工程实践体验项目;江苏省天一中学与知名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形成30个项目实践共同体;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组织学生赴上海江南造船厂、临港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开展工程教育研学;滨湖区立人小学把周边的芯片企业变成教室,定期把课堂搬进工厂车间。

探索教科研一体化应用模式。实施市中小学工程教育重点学校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工程教育专项课题,鼓励各校以项目课题研究引领实践创新,营造“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科研”氛围,点燃工程教育提质升级的关键引擎。目前,围绕工程教育立项省级项目课题39项,设立市级项目课题130项,投入专项科研经费累计超1000万元,形成全面覆盖、分层分类的研究网络。

下一步,无锡市将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全力深化新时代科学教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