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以生为本,为高一新生护航
■孙长青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一年级以后,难免面临诸多挑战,若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弯路。笔者拟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一谈教师应在哪些方面重视和引导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帮助学生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小赵初中毕业时分数很高,进入高中以后,他仍用初中时的方法学习,但不知怎么回事,效果却越来越差。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他8门功课有7门不及格,其中物理只考了16分。他为此困惑不已,不知该怎么学习。
小赵的困惑在高一新生中并非个别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高中学习的困难程度没有足够的认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未做相应的调整。初中阶段的知识少且浅,而到高一,文化学科骤然增加到10门,且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逐步增多,要求也不断提高。此外,高中阶段更侧重于学生能力方面的检测和考查,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明显增加。因此,高一学习靠考前突击强化是不能奏效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重视学生心理出现的变化。进入高一的青春期学生,有的人在新环境下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教师对此必须高度重视。
一是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人在长期紧张和压力下,产生的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减弱,更易疲劳,注意力难集中,常伴有情绪易激动、烦恼、紧张,睡眠障碍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等症状。一般来说,学习负担过重,与教师、同学的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神经衰弱。在性格上有自卑、胆怯、敏感、多疑特点的学生和争强好胜、急躁、任性、自制力差的学生,更容易发病。神经衰弱者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睡眠不稳,身体疲劳无力、头疼头晕,性情烦躁、好发怒、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强,胆小,白天害怕声音和强光,听到响声会觉得心慌。笔者对高一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神经衰弱症状的人不少,其中,女生比男生要多。
二是强迫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往往是一些性格特别内向的人在强烈精神刺激下表现出的以强迫性观念和行为为主的心理异常现象。高中生强迫性神经症主要表现在“认真过头”上,具体表现有三类:一是强迫性愿望。例如:强迫自己做没有意义的事,像数路旁的电线杆、树木等,若数不清,则苦恼。二是强迫性怀疑。如怀疑自己有病,外出时怀疑门未锁而多次往返检查。三是强迫性思维。总是把事情朝坏的方面想,如看到生火做饭,就担心家里失火,等等。
三是抑郁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往往是由心理创伤、过度紧张、身体疾病等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其主要特征是: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障碍;容易激动,行为变得迟钝,情绪低落,感到孤独;对事物丧失兴趣,缺乏愉快感,疲惫,活动减少,注意力、思考力减弱,自卑、自责,严重时还会出现幻觉。抑郁性神经症是高中生中比较多见的心理异常现象,女生通常多于男生。
此外,个别学生还可能存在人格异常等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立即介入,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引导他们,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等参与治疗。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高一新生小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然而,短短半年时间,他由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经常出没于游戏机厅,不仅打桌球,还打架斗殴,变成了令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学生。
小吴的情况并非个例。学生由初中步入高中后,客观上要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这是因为从管理的角度看,学生从初中、高中、大学到走向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自立的过程。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在父母、教师的监督下学习、生活,他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做事、交往。而这个过程客观上要求学生具备鉴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从时间角度看,高一与初中阶段的最大不同就是高一学生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自习课、活动课、晚自习、周末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都给了学生大量可供支配的时间。这对于不少刚刚度过紧张的初三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点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就像长期被关在笼子中的鸟,倘若有一天打开笼子,可能也不知道该往哪飞了。教师有义务指导高一新生科学利用好这些时间。
从家庭教育角度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于是不少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教师要指导家长用平常心来看待这种现象,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从社会环境来看,有的学生经不住诱惑,常出没于营业性网吧,沉溺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之中而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崇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讲究吃穿、贪图安逸,导致成绩下降、道德滑坡;有的学生整日与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为伴,严重影响了学业和身体健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生的生理特点看,高一新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学家盖特将其称为“暴风骤雨、疾风怒涛的时期”,易冲动,自控力差,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生活自理的能力。高一新生报到第一天,女生小王因父母出差不得不独自到校报到,在宿舍好不容易支撑好蚊帐。突然,小王坐在床上放声大哭起来。班主任闻声赶来,发现原来是小王将蚊帐开口向里,自己无法出来,一时着急哭了起来。
小王的情况在高一新生,尤其是寄宿生中绝非个别。初中阶段学生大多就近入学住在家里,所有家务都由父母操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入高一后,由于离家远,许多学生不得不寄宿在学校里。吃饭要排队,开水要自己打,衣服要自己洗,内务要自己整理,日常用品要自己买……这些生活方面的事务一股脑摆在高一新生面前,考验着他们的自理能力。教师应予以关心和指导,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
总之,高一新生进入新的环境后,可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难题。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沉着应对、渡过难关,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增强明辨是非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和自理能力。笔者相信,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必能健康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洪泽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