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近日,第二届指向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聚一堂——
共话思政育人未来图景
■本报记者 邢田恬
数学课上,教师以数学史中的测量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大胆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语文教师围绕高考文学类文本进行解读,带领学生剖析作品中的文化、社会与情感元素,收获生命体悟;“生态工程”课以生物工程原理为指导,将校园微环境改造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近日,第二届指向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暨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仪式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活动通过公开课展示、经验分享、主旨报告、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不同形式,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思政育人盛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聚焦课程思政进行深入交流,共话思政育人的未来图景。
本次活动主题为“指向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围绕融合育人目标,打造高品质课堂,筑牢课堂主阵地?在课堂观摩活动中,来自无锡一中的37位教师以31节各具特色的公开课交出了他们的答卷。在“直面人工智能挑战,实现人与科技双赢”融合课上,该校语文教师郭成波从人与人的对话和人与机器的对话入手,以“图灵测试”引出历史上的“技术焦虑”;历史教师冀强通过不同史料引发学生思考,得出“新技术可以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价值观念和经济形态”的结论;政治教师邹幸通过议学材料展示,带领学生进入“人工智能之辩”。3名教师分别从各自学科视角出发,解读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提升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除了语政史融合课外,31节公开课中还展示了物化生、工程教育、史政、劳艺等4节融合课。这些课程通过跨学科整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渗透,令人耳目一新。“融合课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哪些新要求?不同学科教师如何配合?它会成为未来课堂的新形态吗?”融合课引发与会人员的不同看法。无锡市教科院政治学科教研员杜煜认为,融合课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科间的融合和思政课的支撑,同时,融合课程也对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目标设置、教师合作备课和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常态化开展仍需要解决诸多现实问题。
活动当天,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来自全国各地的100所大中小学联盟校加入其中。作为牵头单位,无锡一中将以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成立为契机,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贯通实施,探索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中范式”。
“近年来,无锡不断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考核,花大力气强化教师配备,花大精力丰富课程资源。”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介绍了无锡教育在思政育人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提出要更好地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坚持课上课下协调、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开发更多“场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打通校内思政小课堂和校外社会大课堂,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体现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是思政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是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实践。”专题研讨会上,无锡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朱晴怡结合具体案例,从凝练思政范畴、开展多维研究、建立系统研修课程、跨界融合等4个方面展现无锡一中在课程思政上的实践探索。近年来,无锡一中在发掘各学科思政育人元素的基础上,深度推进课程与思政融合创新,凝练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法治意识、生态文明、国家安全、新发展理念等八大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在跨学科融合中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培养,提升育人质效。
立足自身实际,全国各地、各校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样态。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叶敏介绍了该区教育局联合区委宣传部创立弘临思政学院,通过全域联动、引培并举、高校指引、多维发力,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布局、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程一体化规划和思政资源一体化利用的具体举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福彦分享了该校以“大思政课”为目标,构建“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小初高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模式的经验与做法。这些创新举措为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次活动明确了课程思政是什么、谁来做以及如何做的问题。”专家点评环节,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操太圣教授表示,学校的课程思政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找到具有特色的思政育人路径。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冯建军教授强调,在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要厘清“学科德育”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同时课程思政也要凸显学科特征,不能将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混为一谈。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在题为《融入课程思政的跨学科融合育人》的专题讲座中阐释了为什么要跨学科融合育人、什么是跨学科融合育人以及如何推进融入课程思政的跨学科融合育人三大问题。他强调,跨学科融合育人要坚持融入思政,以思政为先、思政为根、思政为魂;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教学主题、核心概念、核心问题、素养目标等深入思考;还要在创造具体、丰富、多元的真实情境和创设充满挑战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中寻找载体,“最终要在知信行思合一中生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