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晨风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故道晨风

■张响响

春分的早晨,黄河故道的两岸,我在晨曦中醒来。

我的故乡是江苏的一座小城——黄圩镇云梯关村。黄河故道的水,从兰考一路走来,像一位深沉的老人,静静地流淌。728.3公里长的河床,早已不再像从前的黄河那般咆哮。

因为昨夜那场晚来风雨,早晨的太阳“赖床”了,躲在云层里迟迟不肯露面。我沿着故道新建的栈道漫步。

一块块记载着黄河故道历史的展示牌,日夜坚守故土,诉说着727年黄河夺淮入海的变迁。远远地,人们可以看到云梯关遗址上望海楼的影子,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海关,已经身处平原大地,远离大海61公里,只剩下一块刻着“古云梯关”的四字碑,矗立在六角飞檐的亭子里。

人工栽植的杨树枝,已经冒出了小绿芽,它们最明白春分的意思。千亩黄桃、铁皮石斛,这些耐盐耐碱的果树苗,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早起的鸟儿们从不贪睡,乐此不疲地在故道两岸树梢上盘旋、嬉闹。美丽乡村,绿化先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就有这里的名字。

油菜花或在河畔,或在田垄,或在屋前房后,迎着乍暖还寒的风,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时刻准备绽放;绿茵茵的麦苗竞相生长,微风拂过,像极了灵动的翡翠织锦,“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农人们正在田间劳作,“不负农时不负春”,他们种下的是美好,种下的是希望。

白墙黑瓦的农家庭院炊烟袅袅,不时传来大黄的犬吠、公鸡的打鸣、孩童的嬉戏声;风过处,谁家屋后的翠竹,簌簌作响,尽显主人的雅致情怀;“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是谁的纸鸢飞得最高,引来小伙伴们的阵阵惊呼。

曾经的沧海已是桑田,不再是诗人龚自珍笔下的“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新建的河边栈道,宛若飘逸的丝带,围绕着故道随意舒展,我漫步其中,聆听故道述说曾经的沧桑;极目远眺,天空的云层和故道的河水仿佛在远方有了交汇,只是那距离宛如游子对家乡的思念,绵长深远。

“切开昼夜巧平分,并拢春天对半分”,这个春分的清晨,我在黄河故道边,一边追寻故道的历史文化底蕴,一边欣赏春意盎然的乡村画卷。一呼一吸间,大自然的芬芳气息似春风化雨,滋养我的心田。

轻拾路旁被吹落的广玉兰,我不禁深嗅——是满满的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