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如东教育的长青风景
——读《如东教育,这四十年》有感
■陈杨
《如东教育,这四十年》
姜宁兵 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不久前,如东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姜宁兵编著的《如东教育,这四十年》一书正式出版。该书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如东教育从1985年至2024年的发展脉络,呈现出如东教育草木葳蕤、向阳而生的长青风景,教育专家成尚荣也在序中写道,“如东,风景这边独好”。掩卷时,读者既能领略到如东教育人奋蹄前行的动人风采,也能感受到如东教育历经风雨、征程万里的磅礴气势。通读全书,我认为其有3个较为显著的特点。
一是充分彰显人文性。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如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坚守与奉献。他们用行动为如东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榜样力量。
书中第一章以《行走的脊梁》为题,选取南黄海之滨教育人的典型代表,深入挖掘他们的教育故事。正是这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肯钻研、特别善协作、特别负责任、特别讲科学”的教育人,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如东教育的时代篇章,助力无数少年实现梦想。
在校长曹玉兰的带领下,如东县马塘小学凭借群体性科研拔节生长,被誉为“苏中小教一枝花”,成为一种“教育现象”;“平民教育家”姚止平,秉持“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的理念,以“在乎每一条在乎的小鱼”的博爱精神、“扫地也要扫出全国第一”的非凡气魄,带领一所乡村中学获得“全国教育先进集体”殊荣……通过阅读他们的故事,读者能更深刻地感知教育的意义。教育不仅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塑造未来、引领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是充分凸显可读性。该书在写法上避免生硬的经验介绍,更多的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与读者互动交流。生动、朴实、含蓄的风格与如东教育高度契合。
20世纪80年代初,如东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等。然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如东教育人依然凭借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不畏艰难,爬坡过坎,用智慧和汗水精心浇灌这片教育沃土,让如东教育在困境中崛起,逐渐成长为充满活力、硕果累累的教育强县。
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校园文学社——如东高中绿岸文学社“编辑部的故事”、全国农村小学第一所儿童科学宫建设的“化缘历程”、苏陕协作对口帮扶的“山海之约”……透过作者的细腻笔触,读者可以重温如东教育从起步到壮大、从跟跑到领跑的点点滴滴,感受不同年代的如东教育人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征程中表现出的德耀扶海、求实善成的精神风貌。
三是充分发挥可参考性。如东教育历史实践的总结,是为了在分享、交流、互鉴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如东教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如东将县青少年宫乡村托管点开到每一个乡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公益普惠素质拓展类服务,该工程获评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积极推进普惠优质幼儿园建设,县域课程游戏化项目研究形成深远影响;城乡学校一对一组成“搭子”,资源共享、队伍共培、活动共办、品牌共建、成果共用,铸成“命运共同体”……该书在回顾历史、记录成就的同时,为读者揭示了如东教育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担当,为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