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为翼“智”慧赋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京市玄武区积极探索数智转型之路,聚焦“作业”与“课堂”,深入践行数据育人理念——

以“数”为翼“智”慧赋能

■本报记者 杨潇

在南京市玄武区,一场“作业变革”正在悄悄撬动教与学的深刻转型。走进该区各学校,记者看到薄薄的“活页”作业已逐渐取代传统的作业本,这是各校教师借助“数智作业”平台统筹规划、巧妙设计、精心制作的校本作业,不仅实现了减负提质,更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成长。

搭上数字化发展的“高速列车”,教育何去何从?玄武区给出的答案是聚焦“作业”与“课堂”两大抓手,让教育数字化转型从“技术支持”走向“数智赋能”,最终指向“人的发展”。

作业——

差异化学习赋能学生成长

2023年,南京市玄武区启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区域实践,同年7月,“数智作业”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由玄武区教育局总体规划和指导,区教育督导室、区教师发展中心与试点学校协同合作,通过重塑多样化应用场景、重建作业设计流程,探索学生差异化学习实践路径,实现“前置作业布置、学前诊断、精准教学及个性化后置作业”的闭环管理。

自项目启动以来,在试点校之一的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数智作业”带来的改变:“我的作业和很多同学都不一样。”“我在哪方面弱,就会有哪方面的作业。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就不再做相关的作业了,作业量明显少了。”“过去复习课老师会用两节课讲解知识点,现在的复习课针对性更强,一节课就能完成复习任务。”……

“数智作业”有何不同?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副校长陈晶晶表示,“数智作业”首先实现了作业设计的流程重构,教师在遵循“一教一辅”原则的同时,可以利用系统内丰富的区本和校本资源库,结合校本学情,选编、改编或创编适合的题目;备课组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收集学生的共性及个性错题,分析后选编相似题,进行“错题重练”,针对性加强薄弱环节训练。“‘数智作业’不仅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也是优化作业应用的时代需求。”陈晶晶说。

聚焦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数智作业”更为差异化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答题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资源和作业设计,满足差异化教学需求。

“精准化的教”与“差异化的学”带来了课堂效率与作业质量双提升。“将活页作业经由数智扫描仪扫描,只需短短1分钟,便可通过‘数智作业’平台实现对全班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的数据汇总和统计。”在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三英语备课组组长朱梓萌向记者展示,随着一份份“活页”作业扫描结束,平台在线生成每道题学生作答的正确率,点击相应题目,学生作答情况清晰可见,“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提前为下节课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数智作业”项目已覆盖玄武区17所小学、10所初中,涉及9门学科,惠及全区363个班级、496名教师、15720名学生,共完成3.3万余次作业布置,累计扫描近150万份作业,完成6500余次作业讲评。

课堂——

循证教学诊断助力教师发展

近日,一场基于思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举行。在该校副校长、省特级教师林春曹执教的《父亲、树林和鸟》课堂上,围绕“从哪里看出父亲十分了解树林里的鸟”这一核心问题,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走上讲台中央,尝试分角色表演,并通过问题进一步激荡思维。这样新颖的课堂模式不仅让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更让语文课堂变得灵动。

近年来,玄武区深化“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同步启动“数智课堂诊断”项目。“我们让AI走进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通过‘数智课堂诊断’系统实现对广大教师常态课的分析诊断。”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章伟介绍说,目前“数智课堂诊断”项目已覆盖全区六大教育集团的23所学校、共193间教室。

“可量化的‘增长点’,带来了课堂的质变。”林春曹说,“数智课堂诊断”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可迅速生成九大评分维度的课堂诊断报告,对课堂教学进行精细评估,让教学变得“有据可依”。借助系统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月苑第一小学学科教师纷纷尝试调整学习活动安排,如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个人自学、小组共学、汇报展学、表演助学、评价融学,产生了“看得见”的学习效果。

基于“数智课堂诊断”系统的“卷入式”研修,更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南京市科利华中学紫金分校2018年建校,学校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占比达70%。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该校在数学组率先试点,依托“数智课堂诊断”系统,通过“数智呈现—数智研讨—数智诊断—数智优化”,将组级研修从“手工化”推向“数智化”。

一年多来,玄武区各校教师利用研讨课和展示课,立足“数智课堂诊断”系统的数据反馈,不断优化自身教学设计,找到了个人发展的适切方向。“结合不同学科特色,用数据对课堂的教学类型、互动特性、学习发生方式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等维度进行深度剖析,实现了教师和‘数智’共成长。”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丁征说。2024年10月—12月,“数智课堂诊断”项目已完成全区小学10门学科234节课、中学14门学科233节课的诊断分析,提高了教师的数字素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评一体——

为教育发展插上数智之“翼”

不少教师有这样的疑问:在常态化习题课教学中,怎样当堂检测学生的易错点掌握情况?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玄武区基于“数智作业”和“数智课堂诊断”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新的思路。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将“数智作业”代替传统的课堂练习,及时扫描,并将课堂练习的情况直接录入系统,丰富学生当天的错题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将重点词汇和语法的教学评价融入每一节课中,直观、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进行阶段性综合素养训练。同时,依托“数智课堂诊断”系统,教师回到课堂,进一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在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新尝试:将“数智作业”融入习题课课堂教学,借助“数智作业”平台反馈完善习题课前测和后测,明确习题课目标,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再利用“数智课堂诊断”系统,从数据角度深入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同步借助“数智课堂诊断”和“数智作业”数据反馈,利用系统录制的课堂切片与经验分析,帮助年轻教师在教学反思和专业成长的路上持续前进。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依赖技术到数智赋能课堂,以教与学方式的深度转型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整体提升。“聚焦‘课堂’与‘作业’两大抓手,教师通过‘数智课堂诊断’,找到课堂改进方向,再回到课堂,依据‘数智作业’验证本堂课的达成率,完成教学评一体化闭环。”丁征说。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开展以来,玄武区积极探索数智赋能课堂教学提质,塑造了全区教育教学的新生态。“今后,广大教师还需辩证看待并科学使用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引擎推动课堂‘智’变,赋能学生成长,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插上数智之‘翼’。”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局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恒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