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
泰州奏响教育强市建设“更强音”
本报讯(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孙迎迎)2月14日,泰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奋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出席会议。
“市委、市政府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泰州市委书记姜冬冬表示,推进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泰州要全面贯彻党中央教育强国建设部署,深入落实省委关于教育强省建设的各项要求,以质图强、以治促强,打造顺应发展大势、契合群众期盼、彰显泰州特色的教育强市,为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近年来,泰州坚持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关爱支持教育,加大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建强教师队伍,先后推出教育优先优质发展18条、基础教育14条、职业教育17条、优教5条、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奋力书写教育强市新篇章,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不断上升。
江涌对泰州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泰州要拿出“教育之乡”的担当,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着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着力提高普惠可及便捷的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准确把握服务发展导向,着力增强教育支撑泰州打造中部支点的能力水平;筑牢夯实教师这个根本基础,着力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坚决守牢校园安全稳定防线,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教育发展环境,以实干之风办好满意教育,以奋斗之姿建设教育强市,努力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教育之乡”向教育强市跃升,泰州何为?会上,姜冬冬提出,保障教育强市建设,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旗帜鲜明做到教育规划、投入、资源配置“三个优先”,把教育投入作为支撑地方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
“宁可少修一条路、少造一座桥,也要把有限的资金省下来投向教育。”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孙靓靓表示,该区重抓教育的导向绝不会变、支持教育的力度绝不会减、推进教育的干劲绝不会松,将坚持财政投入、队伍保障、社会支持“三个不减”,举全区之力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我们将精准调布局、科学配师资、全域创优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回应好群众对优质均衡教育的热切期盼。”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说。“十四五”以来,泰州市累计投入123.72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3所,新增学位9.05万个。组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135个,参与集团化办学比例达87.7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农村校、薄弱校实现全覆盖。未来,全市教育系统将持续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努力让“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美好愿景变成可感可及的生动现实,让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红利越来越多地惠及千家万户。
以教促产、以产兴城。泰州正持续做强大健康、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两个地标性产业,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大海新晨’,我校将坚持校地协同、深化产教融合。”泰州学院院长季赛说,学校将着力打造大健康特色学院、船舶与机电特色学院、化学与材料特色学院、信息工程和智能制造特色学院,做大做强医药类专业群、做精做细自动化类专业群、做实做优化工类专业群、做深做广智能应用技术专业群,为教育强市、产业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会上,泰州同时提出,建设教育强市,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市,总体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对中国式现代化泰州新实践的支撑度和贡献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