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立足区域特色打造乡村特殊教育实践基地
■南京市溧水区教育局
图为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第十七届牡丹花会主题活动
南京市溧水区立足农业大区特点,积极推进特殊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特殊教育与生产、服务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高地。
加强统筹谋划,培育特殊教育发展新动能。溧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支持区特殊教育学校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建立区教育局统筹规划、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特殊教育工作机制。发挥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区残障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作用。与属地高校、企业合作开展特殊教育实践研究。组织专家讲坛、亲子实践等活动,加强与残疾学生陪读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溧水区将课程建在乡村振兴的产业链上、服务链上,形成各学段相互衔接的实践课程集群。将特殊教育教科研纳入全区教科研体系,配备专职特教教研员,落实责任督学制度,单列特殊教育课题和论文评审,将办学水平考核评估纳入区域质量评价体系。实施项目建设,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室、功能室等各类设施配备建设和更新。
深化产教融合,夯实实践育人硬基础。溧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特殊教育学校基地建设,成立“溧水区双力种植实验中心”,为残疾学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依托特殊教育学校举办了17届牡丹节,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接待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30多万人次。
注重队伍建设,搭建师资培养新平台。溧水区在教师招聘、人才引进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教师实训基地,将教师培养成精通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定期聘请高校专家及农业技术员和非遗传承人到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