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以“法”护航,共创劳动教育市域新生态
■常州市教育局
为推动劳动教育法治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常州市率先出台《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厘清了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培育、家庭养成、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职责。常州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劳动教育发展不均衡、家校社育人合力不够、实施保障不足等问题,让立法有根。
以立法有力推动主体责任落地,提升学校劳动教育实效。聚焦家校社协同共育,加快“学校培育”步伐,常州市学校形成劳动必修课程、学年劳动周课程、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及劳动文化活动等紧密结合的劳动课程体系,全市培育劳动校本课程330门。凝练“做—研—创”教学样态,在主动式、亲情互动式、沉浸式劳动中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以立法有力引导理念更新,改善部分家长的片面成才观。常州耕好“家庭养成”责任田,研发并实施全市“家庭劳动清单”,确定14类、100多项家庭劳动项目,制订《家庭劳动教育行动指南》,指导家长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征个性化制订家庭劳动“课表”。
以立法构建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协同支持的劳动教育格局。常州强化“社会支持”风尚,统筹全市467个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一体四翼”市域劳动实践基地布局。采用“学校+基地”共建模式,156所学校牵手150个基地共同研发课程。
以“劳模精神进校园、劳动经费进预算、基地建设进名录”全方位保障劳动教育实施。常州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师资库,全市每年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劳动教育运行,并设立100万元专项经费。常州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唯一劳动课标实验项目实验区,先后获评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2项。
图为2024年常州市“劳动教育月”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