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15 分钟教育圈”提升课后服务品质
■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
图为南京市同仁小学师生走进超市,开展“15 分钟教育圈”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
南京市玄武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积极探索推进“15 分钟教育圈”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有效破解课后服务提质面临的“能去哪”“学什么”“怎么学”三大堵点。
全域协同,优化“15 分钟教育圈”资源供给。将学生走出校门、步行约 15 分钟可到达的公益性教科文体场域或空间,作为学生课后实践、体验的教育资源加以整体开发与运用,梳理区内 60 个科技、文博等资源场馆,形成覆盖全区多层级、均衡化的资源圈,并上线“15 分钟教育圈”智慧地图。将“15 分钟教育圈”纳入民生实事,建立协调机制,促进相关单位、部门履行职责,资源有序对师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多向联动,拓展“15 分钟教育圈”实践场景。形成“红色教育”“亲近自然”“行走都市”“文博阅读”“职业体验”“科教研创”六大实践圈层,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及特色发展相融,形成课后服务及学生校内实践丰富多样的供给系统,实现一圈一主题、圈圈有风景、层层有场景的家校社共育新样态。
科学实施,提升“15 分钟教育圈”育人效能。采取“双线并进”的实践模式,加强区、校两级课后服务实施专业指导,突出学校实践智慧,建构实践育人课程,打破课程界限、学科壁垒,创造性地开发校本课程,设计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发“15 分钟教育圈”校本课程 120 个。
经过近三年实践探索,“15 分钟教育圈”实践育人在长效转变育人方式,提升课后服务品质,构筑区域全面、全员、全域实践育人新样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99.7%的学生及家长表示满意,认为“15 分钟教育圈”具有多重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