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写作之道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我的教育写作之道

■吴维煊

迄今为止,我已从事教育写作20多年,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身边的同事经常问我:“吴老师,你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那么多文章,有什么秘诀?”我想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我的从教经历较为丰富,为教育写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二是坚持写真事、说真话、叙真情,形成了“我手写我心”的写作风格。

写真事

1985年,我从淮阴教育学院数学教育专业毕业后,成为张家港市塘市中学的数学教师,并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1990年,我从张家港调动到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培养小学教师的省属中等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从教过程中,因学生见习和实习的需要,我与不少小学教师有很多业务上的交流,也生发了许多思考。

2005年3月,我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主题班会“迈好青春第一步”》。这篇文章源自我在张家港市塘市中学担任初一年级班主任时的一个真实的活动案例。

那是初一下学期,学校政教处通知初一年级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评选,主题自定。面对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生理、心理及行为上产生的巨大变化,我选定的班会主题是“迈好青春第一步”。

在主题班会的筹备阶段,我和同学们在内容、程序、组织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制订了班会的活动程序,但仍有许多细节需要处理。例如:班会由谁来主持?每项活动内容如何落实到人?各项内容之间如何衔接?如何将主题班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实事求是地说,想把这些细节做好,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而言,极具挑战性。我知道自己在这些方面缺乏经验,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些有难度的问题交给班委会。

班委会有了班主任的授权,释放出极大的创造性,全班同学都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准备。班会上,节目精彩纷呈,人人表现优秀,令我感到惊喜。再看看来参加班会的其他教师,我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能断定,这次班会活动很成功。

这个主题班会获得苏州市优秀德育案例奖,我也获得优秀指导奖。

说真话

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2006年转型升级为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我由此成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

2014年,我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校服:校园文化的柔性引领》。那时,很多中小学生的校服都是宽松肥大的运动服。这样的校服穿在中学生身上还好一些,穿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上装长度大多达到膝盖,年幼的孩子们被包裹得像个小企鹅一样,既不美观也不方便。看到这样无设计的运动装式校服,我有了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我先针对中小学生的校服问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深入了解社会各界对运动装式校服的看法,然后写了这篇文章,从校园文化角度分析学生穿校服的意义,对如何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用好校服提出六点建议。在这篇6000多字的文章中,我只在借鉴国外经验这一段中引用了部分资料,除此之外的所有内容都是我自己的思考。

此后,我竟接到《人民教育》编辑的电话,该编辑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约请我再写一篇关于校服的稿子。2016年5月,我的另一篇文章《二十年中国校服之“现状”》在《人民教育》上发表。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像我这样的普通教师竟然也能在《人民教育》上发表文章。从此以后,我从事教育写作的劲头和信心更足了。

叙真情

我在多年的教育写作中深切体会到,要想写出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不仅要写真事、说真话,还要叙真情,与编辑及读者形成情感共鸣。

2017年,我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老师,请把日子过好》。这篇文章只有3000多字,被《人民教育》的公众号推出后,不到4小时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人次,很多多年未联系的同行及文友都给我发来信息,认为我在文章中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他们被感动、被温暖了。一直以来,社会对教师的期待很高,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地生活在高压中,身心俱疲地工作。我是教师中的一员,非常了解教师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在这篇文章中,情真意切地呼吁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教书育人。同时呼吁学校管理者不要只盯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多关心一下教师的日常生活。

写文章、发表文章,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需要作者有独立的空间,能够潜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但是,就教育写作而言,仅靠自己的观察及思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多看看其他老师是怎么做的,多听听其他老师是怎么想的。如果能有自己领衔的团队,还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

目前,我领衔的团队有3个。2009年,宿迁市成立职业教育科研基地,我是数学科研基地的领衔人。2010年,我又成为宿迁市职业教育数学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在这两个“官方”团队之外,我自己还有一个“且行且思读写工作室”,与省内外部分经常阅读我文章的教师探讨教育写作。3个团队总计近百名成员,彼此分享阅读材料、共同讨论教育热点问题、定期开展写作交流,不仅在阅读及写作方面成果丰硕,也大幅提高了大家的专业水平。在我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已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

发表文章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对教育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需要对教育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在此基础上,要想把文章写好,还需在写真事、说真话、叙真情上苦练“内功”。我愿与大家共勉,共同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篇章。

(作者系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获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最美职教教师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