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过寒假 精彩“你我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花式”过寒假 精彩“你我他”

■本报记者  杨潇 王琼 陈思洋 见习记者 王子欣

扬中市崇德小学、丰裕中心小学学生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书写春联、剪制窗花,送出新春美好祝愿。

宦荣 摄

为让广大师生度过一个充实快乐、平安祥和的假期,2025年寒假前夕,省教育厅专门发布通知,对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提出明确要求。玩转“科学庙会”、开展花式运动、化身志愿者温暖送“福”……这个假期,我省各地各校积极落实通知要求,学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参与体验各类活动,长见识、增本领,开启了一场丰富精彩的寒假之旅。

“科学庙会”点亮精彩假期

当灶糖的香甜还在舌尖萦绕,泰州市姜堰区的学子们已把寒假装进了科学实验里。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九(9)班学生顾欣萌和同学们用一场“科学庙会”,体验了寒假作业的全新打开模式。

“注意看,这个传感器正在给摩擦力画‘心电图’。”物理实验室里,实训中心物理教师缪承发话音未落,电脑屏幕上已跃动起数据波纹。顾欣萌和同学们化身“摩擦侦探”,通过数字化传感器观察不同接触面、不同压力下的摩擦系数变化。“就像给看不见的力装上了显微镜,让我们对晦涩的物理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顾欣萌告诉记者,当天,她共进行了“用温度传感器研究水的沸腾现象”“用力传感器估测大气压”等8个物理实验。与此同时,在化学实验室,她通过实验看到了酸碱中和时奇妙的色彩变化、铁丝在自制氧气中的剧烈燃烧,听到了氢气燃烧时的爆鸣声……

记者了解到,寒假期间,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城西学校等8所学校的629名学生分批走进该区学生实验实训中心开展实验研学活动,既有夯实基础的经典实验,更有超前接触的数字化、智能化探索。

为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提升其科学素养,2024年7月,姜堰区投资400万元打造区域学生实验实训中心,设置物理、化学、创客等实验室,配备数字化实验传感设备、VR虚拟教学系统以及各学科先进实验仪器设备。学生实验实训中心负责人景大勤介绍说,实训中心主要承担全区科学创新实验课程开发、学生数字化和智能化实验实践能力培养等职责。“在校内无法完成的实验,都可以预约在这里进行实际操作或虚拟场景再现。”

从传统实验到虚拟仿真,从基础操作到创新课题,目前,姜堰区学生实验实训中心围绕初中教学内容设置了物理、化学、生物等20多个跨学科实验项目。下一步,该中心将不断完善和丰富实验课程,每月推出不同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学生在创新探究中收获成长。

志愿服务温暖送“福”到家

轻轻拿起剪刀,仔细将红纸对折,指尖灵活游走在红纸边缘,一幅幅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便跃然而生……春节前,扬中市崇德小学、丰裕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化身小小志愿者,来到该市三茅街道,通过写春联、剪窗花、画年俗画等形式,将年味送进千家万户。

“窗花中常见的福字、莲花、鱼等图案,象征着福气、喜庆和富足……”活动现场,在扬中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镇江市文化指导师杨荣芳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学习了基础的剪纸技巧,并尝试创作剪纸作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感到意义非凡,也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年俗文化的魅力。”丰裕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丁奕婷说。

“同学你好!请帮我写两张‘福’字。”“父母年纪大了,请帮我写两副寓意身体健康长寿的对联!”广场另一边,数张长桌一字排开,小志愿者们按照村民的要求,挥毫泼墨,一副副寓意吉祥、充满喜庆的春联和国画作品“新鲜出炉”。“我写了‘四季安康’的横批,寓意着新的一年大家幸福健康、平平安安。”崇德小学六年级学生李瑶玥说。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寒假伊始,镇江市教育局发布温馨提醒,鼓励学生们积极报名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社区公益活动、社会实践调查等。在这次活动中,50余名小志愿者共送出春联200余幅、“福”字100余张、剪纸窗花及国画作品100余幅。“通过亲手写春联、送‘福’字等,孩子们学会了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崇德小学校长季正伟说。

“滨”纷假日开展花式运动

盘踢、膝踢、拐踢……春节假期,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孙奕萌在亲朋面前秀起了踢毽子。“学校布置的寒假体育作业要求我们学会一项民间体育项目,我每天有空就坚持练习,过年了还能拉上弟弟妹妹一起玩儿。”孙奕萌说。

寒假是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好时期。为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在寒假前印发《滨湖区中小学特色体育家庭作业指导意见》《滨湖区中小学生寒假体育锻炼提示》,为孩子们假期体育锻炼提供清晰的方向和专业的指导。区教育局还通过网络平台定期发布情景式体育锻炼指导视频,教师们化身孩子们的专属“运动导师”,提供专业、细致的锻炼指导,陪伴学生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假期。

记者看到,滨湖区寒假体育家庭作业分为“看一看、访一访、学一学、练一练、讲一讲”五个环节,内容十分丰富。除鼓励学生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技能进行学习、与家人共同设计亲子体育活动外,各校还鼓励孩子们走出家门,通过参观一座标志性的体育建筑、了解并观看一项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访问身边的体育达人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升个人体质与健康水平,增进家庭成员的互动,了解并传承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

“足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我学习了踩球、拨球、运球、拉球、颠球、传球、射门等各种技术……”育红小学龙山校区二年级学生谢浩天选择的是足球训练,最让他开心的就是能够和队友们一起合作射门。谢浩天的父亲说:“学校开设的足球社团和寒假体育锻炼让寒假体育作业不流于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坚持不懈,学会了团队合作,身体更加健康,性格也更加开朗。”

来自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方弘文从去年暑假开始骑自行车锻炼身体。“今年的寒假体育作业,我继续选择自行车骑行作为运动方式,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锻炼了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能力。”如今,方弘文不仅骑得又快又稳,还能轻松完成一些小特技,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壮。

润心赋能增添“心”育动力

“只有走进学生家里,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寒假家访让我看到了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就拿我的学生小桐(化名)来说,之前他脾气暴躁,和同学相处时也常常恶语相向。但这次家访,我惊喜地发现小桐有了新的变化。”小桐的班主任、南通市通州区运盐河小学教师许老师告诉记者。

“寒假是学生放松身心、培养兴趣、提升自我的宝贵时光。作为班主任,这一角色依然要保持在线。”在放假前召开的校务会议上,运盐河小学校长陈志祥特别就寒假期间春风“润心行动”提了3点要求:充分利用班级群开展家长学校课程推送,精准预警亲子教育矛盾;落实重点学生“一对一”关爱,假期谈心谈话确保不断线;开学前摸排心理状态,制订个性化返校支持方案。这也是通州区各校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实施方案》通知精神,落实区教体局《关于切实做好2025年寒假前后“润心行动”工作通知》要求的统一动作。

小萌(化名)家庭情况特殊,父母残疾,使得她一度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患上“心理性腹痛”综合征。假期开始,运盐河小学副校长陆银海和班主任沈老师等特地去看望小萌,送去慰问和疏导;假期中,班主任定期组织同学和小萌一起玩,买年货、写春联、放烟花、看电影。渐渐地,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小萌脸上。 她和老师约定,开学要第一个报名注册,争当一个开朗、自信的学生。

相比于小学阶段,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期末考试结束,孩子的成绩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寒假期间是否可以和孩子聊期末成绩?如何交流才有效果?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乐心家源家长学校也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润心行动”专栏,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家长提供假期中的亲子沟通技巧。“对于孩子的期末成绩,家长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期末成绩好,我为你的努力有了收获而高兴;孩子期末成绩不理想,我和你一起探讨改进的方法,共同补短板,帮助你变得更好。”该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蔡志红在推文中分享的经验,得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