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路径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浅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路径

■盐城市明达高级中学 花永梅

创造性思维是认识主体基于认识客体的一种超常规且符合事物质的规定性的认知方式。当今,创造性思维被视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写作是实践性活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在阐述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样路径。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灵活联想、推理判断等方式,产生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超越常规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见解。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创造性思维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其作品不仅具备规范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还呈现出新颖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观点,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其次,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化、多样化,增强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寻找新颖的写作视角和表达方式。

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设计布置作文题目时,缺乏创新性和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技术性的写作指导和标准化训练,忽视对学生创作主动性和想象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教师应注重增强写作题目的多元化与开放性,尽量减少封闭和限定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比如,设置一些与生活、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和思考,提出独特见解和观点。这种开放性的写作题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在写作中拓展创新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创设有趣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境。例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等二次创作,或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写作表达,从而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思考,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迸发出更加丰富的创意思维。

在有些高中学校的写作课堂上,教师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并设计创意写作题目。每个小组根据不同主题,多角度思考讨论,共同完成一个集体创作的写作项目。此举不仅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也能帮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出更多创意。例如,在某次关于“未来科技”的写作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未来科技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潜在影响,学生在集体创作的过程中提出许多独特观点和创意,其中不仅有对技术的未来预想,还有诸多对社会责任、伦理问题的深度思考,提升了思维广度和深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学校还尝试将网络平台引入教学,创设以网络互动为基础的写作实践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开展线上讨论与评析;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学生讨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此外,通过加强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反思性写作等方式方法,均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表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是课堂教学层面的行为,其背后更体现了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表达和创新,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独特的个人表达,从而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