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综合育人,构建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体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聚焦综合育人,构建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体系

■ 朱晓宏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基于已有的综合育人实践经验,提出让每个学生在初中理科综合育人的培养方式下,在以生为本、全方位、多角度、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中,获得个人能企及的创新素养,形成能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能力。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环境体系、课程体系、导师体系、教研体系和评价体系,取得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创设多种学习环境,

变革学生学习方式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开放且包容的成长环境,助力学生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激发创新潜能。

学校利用省(市)级物理、数学、信息科技课程基地的示范作用,创建了综合课程基地群,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在课程基地群内,实践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移动学习等学习方式覆盖全部课程。学校在建的“AI创”工程教育基地、海洋研究实验室、雷达研究实验室和筹建的数字化化学实验中心、物联网现代农场,将与现有基地一起构建形成开放式、互动式、沉浸式的学习文化场域。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发线上学习云平台“晓园深学系统”,借助其开放、交互和自主的优势,与传统纸笔线下学习相互融合,方便学生自主获取并提炼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创新、应用。该系统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突破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构建全理科课程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进一步梳理初中理科综合育人的教学结构序列,归纳初中理科跨学科综合育人教学实践框架,以选修课程连接小学基础知识、对接高中课程思想和内容,以拓展课程打破学科课程之间壁垒,实现全理科课程融合。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初步构成了学校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施体系,确保面向人人的同时兼顾个体发展。

学校聚焦跨学科学习,引入STEAM综合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共同推进,开发系列化综合学习项目,推进项目化学习。在过去的两年中,依托综合学习项目的开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发出多项实用“产品”,如自制乐器、自制杆秤、非接触式红外开关、新型减速带、无阴影笔尖灯等,其中有12项在科技制作比赛中获奖。除此之外,学校组织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发展自己的优势,助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94年,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加入原国家教委设立的“面向未来教育实验”项目。该项目主要实验内容之一是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过程中的五四制教育模式。从学科学习特点来看,参与实验的学生相对擅长逻辑思维、偏重理科,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为这部分学生专门开发实施了一系列课程。学校精心开发研究课程,包括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劳动与生活、科学与探究,优化高中一体化培养机制;开设数学、物理等思维训练课程,对展露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课程服务;开设“春雨讲堂”,邀请行业领军人物介绍各领域科技发展前沿情况。如2023年,学校组织学生与“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面对面交流,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传递精神力量,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组建大理科教研团队,

提升队伍育人能力

学校在已有的“每月半日学科教研活动”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的大理科教研活动机制。学校特聘高校学者、高新企业专家为导师,根据跨学科教研需求,成立大理科骨干教研团队。该团队为具体项目学习选定项目主题,并提供发展思路、搭建运行框架、设计教研形式。

目前,团队成员已开发出多个基于跨学科的学习项目,如“杠杆”“有机物”“自制苹果醋”“智能交通信号”“反比例函数应用”等。这些项目经过跨学科教研组反复打磨成型后,都已进入对应年级的课堂。项目化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课程体验。

实施多元评价,

引领学生主动发展

学校开发了综合评价量表,将研究性学习报告、实践作品、创意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等纳入评价载体,记录学生在理科学习中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在真实情境的任务中开展表现性评价,反映学生合作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真实表现,既关注分学科的评价,更关注综合学科整体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此外,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通过举办数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展、校本课程展示周、志愿者活动月等大型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评价元素,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自我标签的作品,从学生视角反思综合育人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无锡市名教师;本文系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初中理科综合育人: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体系建构”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