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娴:教育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季娴:教育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 王小亮 通讯员 戴明

32年,是江苏省江都中学副校长季娴在教学一线行走的时间,也是她用“吾日三省”问题意识研究教育教学的时长,更是她用“课比天大”的职业信仰修炼内外功、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的历程。2024年,季娴入选江都区校长智库,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持续提供专业支持和智力支撑。

1993年,季娴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走上江都中学的讲台。“走进教室,永远面对一张张青春的脸,就会忘了所有的烦恼;跟学生共学习共成长,就是最大的幸福。”季娴在享受幸福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教师背后的责任之重。“教师之美,美在仪表庄重,美在语言精练生动,更美在责任担当、美在仁厚之心。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用心就能做好。”

工作中,季娴苦练教学基本功,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努力。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草履虫、饲养鲫鱼、解剖河蚌,将整个中学阶段教材涉及的实验都做了个遍。同时,她带领学生们走出校门,引导他们亲手实践,在大自然中领悟生物学习的乐趣和奥秘。

这样的实践教学,得益于季娴大学4年积累的学习经验。大学期间,每周的周二到周四下午她都泡在实验室,在一个又一个实验中丰富对大千世界物种的了解。为此,季娴一直倡导并力行“扎根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要放手让学生多参与、多感受、多观察、多操作”的教学理念。她的生物课新颖有趣,有各种贴近生活的小实验,激起学生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从教32年,季娴反复打磨每一节课,除了向书本学习,向前辈学习,向优秀同行学习,她还注重回归原点,自我复盘。为了提升教学基本功,她把自己的每节课都录成视频,反复听,反复揣摩,寻找声音、教姿教态、教学语言、学生反应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自我改进。在指导年轻教师时,她分享自己的体会:不仅要听教育发达地区名校名教师的课,更要听本地区名校名教师的课;不仅要听本校名教师的课,更要听教龄相近教师的课,最关键的还是要多听自己的课。“只有在复盘中,我们才能最为直接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最为迅速地加以改进。”季娴说。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积累,季娴的专业能力不断精进,相继获得扬州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江都区第二届青年教师育花奖一等奖、江都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

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以及出色的教学业绩,如今的季娴走上学校教学管理岗位。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创新并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季娴奔忙在教育教学管理一线。即便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她仍然坚守自己热爱的课堂。

季娴信奉“学无止境”。她说,“教育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她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学习,在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不断追问探索中,学做践行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新三观”的时代之师,学做教育教学评价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学做开挖学生潜能、优势的欣赏型教育者,“努力重构教师角色,争做欣赏型教师,做与时代共舞、逐时代新潮的新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