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以文化人,青胜于“蓝”
■本报通讯员 王济伟 许琳
耕耘杏坛32载,教育情怀始终如一。作为高校中文系教授,她引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作为古代文学学者,她潜心研究地域文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常州文化名城软实力贡献力量——她就是江苏理工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蓝士英。
在江苏理工学院任教多年,蓝士英对教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爱有目共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对蓝士英的“偏爱”,让中文系主任王宏民“头疼”。“中文系实行‘导师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学生想选蓝老师,就要‘拼手速’。”
蓝士英倡导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写教案、授课,再由师生共同点评讨论。四川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戴莹莹是蓝士英的学生,蓝老师的教诲对她影响深远。“蓝老师发现我爱好文学,便鼓励我加强文学研究,还把我的文章当作范文宣读。在她的支持和引导下,我确定了做一名文学研究者的意愿。”
蓝士英总说:“我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对学生倾心相待。在指导学生参加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赛的过程中,她牺牲休息时间,一字一句推敲琢磨讲稿,指导学生获得多项荣誉。她对学院的青年教师也倾囊相授。在她的帮助下,学院“90后”博士许梦婕成长为支部书记和系主任“双带头人”,获得江苏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作为一名学者,蓝士英在治学上常怀谦卑之心。2015年,她作为学校派出的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到南京大学访学,师从苗怀明教授。那段时间,已是副教授的她和南大学生一起上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授课教授请教问题。南大周群教授说:“蓝老师在做学问上比学生还像学生。”
蓝士英自主编写经典诵读小册子,并分发给学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她持续关注清代常州文学研究领域,将文人、文学、文化打通,增加研究深度;她指导学生开展与文化相关的社科研究,在学生心中播撒文化种子。
32载光阴,蓝士英培养了一批批师范生,薪火相传,弦歌赓续。如今,蓝士英常以苏东坡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自勉。她对学生说:“当你们渐行渐远,请记住,我会一直在这里,目送你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