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犹忆冬日腌菜香
■王建明
秋冬是腌菜的最好时节。
老家的人都喜欢腌大菜,我们又叫它“高脚白”。母亲每年都要腌菜,她把自留地上的“高脚白”挑回来后放在家门口,经过太阳晾晒收一收水分。母亲将一棵棵菜洗干净,我们小孩就帮着一棵棵搬到板凳上沥水。吃过晚饭,母亲搬出洗净的菜缸,将菜整整齐齐地铺在缸中,第一层顺时针铺,菜头部分贴缸壁,第二层逆时针铺,菜头部分朝缸中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合缝,然后再撒盐、踩实。我觉得踩菜很好玩,母亲便让我洗干净脚,踏着凳子爬到缸里踩。奶奶总是打趣地说,男孩子的脚汗是“味精”,踩出来的菜更香。母亲说:“腌菜要一步步,不能急于求成。”等到一缸“踩”满后,母亲再用竹片在上面横竖交叉搭架,搬来洗干净的大石头压在缸上,再盖上一层塑料膜,便完工了。
两三个星期后,母亲会从缸里拿出一棵腌菜,将之洗净、切段。每次碰上母亲取腌菜,等不得洗干净,我便会率先摘走菜心,享受这份独特的美味佳肴。接着,母亲起油锅,爆香姜丝和辣椒,将腌菜下锅烹炒,撒些蒜末,就可以起锅装盘了。“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咸菜脆鲜爽口,唇齿生香,再配上清淡的白米粥,一顿朴素又美味的早餐唤醒我的味蕾,每一口都充满温暖和满足。
“腌菜咸,当家菜。”腌菜烧豆腐、腌菜烧鱼、腌菜烧肉,还有年前杀猪宰鸡时留下的猪血、鸡血,也是腌菜的好“拍档”,鸡杂碎炒腌菜更是美味无比。不过,以前这些菜只在临近过年才会出现。
母亲舍不得倒掉缸中的腌菜卤,于是把面粉和腌菜卤水放在碗里和一和,再放进煮饭的大铁锅里炖熟,便做出鲜美、可佐餐的“公鸡蛋”——这道菜出锅后颜色灰绿,呈刚炖好的鸡蛋状。现在,这道菜是句容南乡一带的特色菜,有的人吃它是怀旧,有的人是想尝鲜。
当年在镇上住宿读初中时,秋冬时节每个星期回家,母亲都要炒一些腌菜,油汪汪的腌菜里还夹杂着几根大蒜、胡萝卜丝、黄豆。母亲将它们装进一个大玻璃瓶或者一个大茶缸,让我带至学校。在那段清苦的岁月里,腌菜成了我必备的主打菜。那熟悉的味道不仅伴着米饭填饱了肚子,更让我感到家的温暖。语文老师讲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可谓“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现在,学校食堂提供的饭菜营养均衡,学生们真幸福!
地道风味家乡情,一坛腌菜暖心魂。如今,各大超市、农贸市场都有腌菜售卖。一些餐厅里还精心摆盘,让腌菜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配菜,具有时尚元素。许多人开始尝试自己腌制咸菜,享受动手制作腌菜的乐趣。我觉得,这不仅是对传统美食的传承,更是对生活的热爱,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