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德,让校园体育拥有更多可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体育德,让校园体育拥有更多可能

■姚惠民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发挥体育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中的独特功能。在此背景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探索校园体育教育发展新路径,不仅有助于打造阳光校园、魅力校园,更有助于发挥体育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的价值和功能。

探索系统化校园体育教育新模式,首要在于厘清体育教育的属性与特点。以体育德,首先要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养成强健的体魄,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健康生活,是校园体育发展的不懈追求。江阴市青阳中学充分保障学生的运动时间,让“每天快乐运动一小时”成为一种教育自觉。学校牢记先贤提出的“健全之体格,进取之精神”育人教诲,重视青少年体育素养的培养,整合育人资源,围绕“求进的新时代攀登者”育人目标,高位谋划,多措并举,引入跳绳、飞盘、气排球、橄榄球、三门球等多项趣味运动项目,让青少年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爱上体育,收获体育活动带来的健康与愉悦。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组织的学生体质测试中,江阴市青阳中学学生体质素质优良率年年攀升,用实际行动回应着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以体育德,要充分把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竞技性特点,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直面压力,勇于竞争,敢于攀登。校园体育与竞技体育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校园体育并不排斥竞技,而且要用体育的竞技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要引入更优质的体育资源来优化校园体育教育模式。基于学校生源实际,我们围绕培育“求进的新时代攀登者”目标,在多年实践中走出一条以高品质体育运动队引领高品质体育教育发展之路。我们立足校情,先后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常规体育项目社团,后来又成立了橄榄球队、三门球队等非常规项目专业社团,通过引入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积极推进校园赛、对外交流赛等方式助力运动队勇攀高峰。近年来,我校屡创佳绩,校橄榄球队获江苏省橄榄球女子甲组冠军、校三门球队获江苏省三门球锦标赛高中女子组冠军……在高水平运动队的引领下,学校各项体育项目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我校多名选手在各级体育运动会中屡破纪录,充分展现出青阳学子的求进品格与攀登者形象。

以体育德,重在润心。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价值,是校园体育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学校体育可以为广大青少年的健身、休闲、娱乐、交往等多种需求提供广阔的教学空间;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将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融入体育课程与教学体系,起到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生态中,学生找到了更多可能,获得胜利的“价值”、帮助到团队的“价值”、放松身心的“价值”……校园体育只有提供了这些可能,以体育德才能真正实现。

坚持高标准引领、坚持与时俱进、坚持育德导向,才能使体育教育事业行稳致远。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才能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清楚地看到:校园体育教育在新时代的伟大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在立德树人的通途中具有无限可能。

(作者系江阴市青阳中学党总支书记,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阴市“李良宝奖教基金”十佳优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