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江苏范式”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日前,全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十年专题研讨活动举行,全面总结探索历程和宝贵经验,形成提升课程质量和保障儿童权益共识——

打造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江苏范式”

■本报记者 杨潇

2024年12月26日,全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十年专题研讨活动在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省教育厅指导、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聚焦“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全面回顾全省课程游戏化十年建设成效,展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远景与路径。

2014年8月,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课程游戏化建设十年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力推动了全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顾月华表示。

十年探索,

贡献课程游戏化江苏经验

十年来,我省探索形成了以省级项目为示范、市级项目为骨干、县级项目为基础,逐级培育的课程游戏化改革模式。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幼儿园和区域项目省级406项、市级1122项、县区级709项,省市县三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对全省8000多所幼儿园实现全覆盖。

“让孩子们‘有园上、就近上、入好园’始终是江苏学前教育的努力方向,课程游戏化项目正是基于江苏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行设计与实施的重要举措。”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认为,十年课程游戏化实践带来了全省学前教育面貌的两方面变化,一是幼儿园课程资源与园所环境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

如今,在课程游戏化的总体目标、理念之下,我省各地形成了多样化、本土化的改革模式,为江苏新时代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京市六合区以“指向质量提升的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特色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我们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以课程游戏化建设为契机,通过教研倾斜、搭建平台、专项扶持等举措,激发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内驱力和主动性,促进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南京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柴耘说。

苏州市吴江区深挖乡土文化资源,形成了桃源幼儿园“方言童谣”课程、八坼幼儿园“运河小镇”系列户外游戏活动、震泽幼儿园“蚕桑文化”特色课程等吴江幼儿教育品牌,塑造了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新格局。

顾月华强调,作为省财政支持的重点内涵项目,也作为从普及普惠转入全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课程游戏化建设要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全面总结分析成效、经验和启示,进一步谋划下一步深化路径和推进策略。

聚焦课程,

塑造区域学前教育新生态

坐落于黄河故道大沙河畔,丰县华山镇中心幼儿园依据周边环境开发了“亲沙乐土”课程,在幼儿园里建起了“沙土乐园”,孩子们作泥土画、捏泥塑、认识昆虫植物,探索自然的奥秘。在如皋市,丁堰镇刘海幼儿园利用自身庭院式建筑风格,将幼儿园分成“趣乐小院”“悠乐小院”等6个功能院落,孩子们在不同的小院里与小动物和谐共处、作画、运动等。

“十年来,全省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园本课程建设,形成了一大批关注儿童现实、扎根本土资源的园本化课程,幼儿园的课程更具在地性和适宜性。”陆岳新说。

《基于乡土教育资源的园本课程实践》获批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成长在天性的世界里——家乡文化园本课程主题活动教育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十年探索实践,我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从依赖教材文本变为关注幼儿生活,课程更加生活化、游戏化,更加生动、有趣、有效。”宿迁市宿城区委教育工委委员马永红介绍说,家长们看到孩子幸福成长,对学前教育也有了真实的获得感。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认为,课程游戏化建设还要遵循“多样活动、游戏为主,儿童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在前、管理者在后”的基本原则;在课程管理上,要由整齐划一向多元弹性转变,由刚性预设向适宜性生成转变,让学前教育回归幼儿身心健康、愉悦创造的原点。

“课程问题是基础问题,游戏问题是灵魂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指出,课程建设的关键还在于用游戏来改造和改进课程,让课程更适合儿童,让课程更加生动活泼,以此彰显幼儿园的课程特质。他认为,课程建设需要全面把握特定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的蓝图,综合考虑幼儿园的空间、时间、资源、规则等因素,让儿童真正在活动中完成挑战、实现发展。

强健师资,

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程游戏化理念教会我灵活地规划空间,以方便儿童游戏为原则,鼓励孩子们跨区域游戏。在实践探索中,我尝试打通环境界限,将康复游戏的场域拓展至整个户外,和原先一对一的资源教室活动相比,这种轻松自由、类型丰富的运动氛围,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大胆,康复效果更佳。”活动中,常州市钟楼区宝龙幼儿园教师曹恩源分享了自己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班级特需儿童提供个别化支持的实践经历。

十年课程游戏化建设极大推动了全省各地、各园和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丰富学前教育内涵的积极性。十年间,全省各地、各园或教师个人在省级及以上已完成或在研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教研课题及项目等1661个;获得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7项,其他教育研究成果奖200多项。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新时代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呼唤更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多年来,镇江市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总结出“三层四式”教研模式,“三层”是指以园本教研为主体、以共同体教研为骨干、以区域教研为补充的教研网络;“四式”是指靶向式、联合式、体验式、复盘式等4种教研方式。“在高校与教科院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四式教研交叉实施、全员参与,为保教人员专业成长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镇江市教育局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处处长张路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易凌云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地位。“新时代教师还要将终身学习作为素养提升的主要方式,不断提升以师德为首的综合素养。”

顾月华指出,全省学前教育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教师为关键,坚持儿童立场,聚焦儿童发展,利用评价改革和教研支撑,为教师减负、为教师赋能,切实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推动学前教育事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