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智能精准教研:指向数字化教研转型的实践探索
■江苏省徐州市星光教育集团 张敏
智能研修平台是一个实现“智能精准教研”的工具平台。在智能录播教室环境下,利用平台的“量表评分+AI教学行为分析”功能,可以实现精准教学反思、精准教学帮扶、精准教学指导、精准教师画像。它的核心方法是用观察量表的主观打分确定诊断方向,用人工智能的客观数据精准定位问题。平台会自动采集11种师生教学行为数据,智能化开展教学诊断分析,引导教师找差距、找不同,求进步、求创新。
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第一批应用试点学校,江苏省徐州市星光教育集团将实践了15年的6sigma教研流程与智能研修平台的智能数据分析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11种课堂师生行为进行统计、报告,开展数字化的教师周期画像、集体磨课、听评赛课等教研活动,打造“6sigma+智能精准教研”的数字化教研模式。
学校从环境系统、动力系统、资源系统3个维度打造数字化教研管理体系,聚焦智能研修项目工作室和教师发展雁阵工程,制订可量化的考核细则和定制化的指南手册,改良教研生态,提升管理效能;同时,以智能研修项目工作室为载体,聚焦课堂观察量表和教师能力矩阵的实践研究,助力教师成长。
一体化教研环境促进流程规范化
一体化教研环境应用。6sigma校本教研模式有标准化的流程,分为定义困惑、数据收集、分析、实践验证、控制应用5个环节。借助智能研修平台,整个6sigma教研流程均可在平台一站式完成。
定义困惑,在智能研修平台的磨课中心新建磨课组,发布6sigma困惑诊断帖,教师在评论区讨论亟须解决的问题和困惑,最终确定现阶段研修主题。数据收集,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课例,开展电子文本阅读批注,并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和批注思考在平台上共享,夯实实践的起点。分析,磨课组通过“脑力风暴”研讨并生成解决问题的策略鱼骨图。实践验证,将改进策略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借助智能研修平台AI智能课堂的数据,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行,从而持续改进教学。控制应用,借助平台资源共享功能汇总经验,时时共享。
规范化教研管理。建立职能型组织结构,把平台角色权限和学校管理人员职能相结合,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加强时序化进度调控,管理者可以根据教研流程设置的时序节点,把控教研进度,根据教研需求随时调整时间,推进教研进程。制订跟进式过程指导,管理者可以通过平台随时调看每个主题研修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进式过程指导服务。开展数据化评价考核,学校从平台数据中心查看全校教师的教研参与数据,通过查看磨课中心的活跃榜,对教师参与教研情况进行综合排序。
实证化教研过程激励成长自觉化
学校教研组梳理平台提供的数据图表,研究数据和行为效果的相关性,让数据成为用于支撑教研的实证和持续改进的依据。通过分析探索,学校研发《智能研修平台数据使用指南》,定期面向教师组织数据解读专题培训。
借助平台数据进行实证教研,不仅解决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还让教师们看到了自己不断成长的模样,整个教研团队的动力系统就这样被点燃了。
可视化教研历程实现成果资源化
学校从上传课例中筛选出智能诊断数据较好、量表评分较高的课例,在平台资源管理的专辑门户设置优课展示区,进行各学科的优课展示,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观摩。学校把数据使用指南和各学科主题教研过程资源包做成教师培训课程,解决“新手上路”问题和重复教研问题。智能研修平台可视化的磨课技术,以及储存、分享、检索等一系列便捷功能,不仅实现了教研成果的资源转化,也让平台成了丰富的教研资源库。
数字化校本教研行动
经过3年的实践,智能研修平台支撑下的数字化教师发展路径逐渐明晰。学校致力打造数字化教研团队的“雁阵效应”,即以榜样教师为“头雁”,引领主题研修;骨干教师为“成雁”,探索画像研修;青年教师为“雏雁”,践行实证研修。基于此,学校构建了“组建3支队伍、开发4级管理体系、建立5个展示平台”的“345”智能精准教研数字化强师路径。
组建3支队伍。实践伊始,学校把全体教师分成3类:信息化水平高、善学多思的青年骨干,尽量兼顾各个学科,完成智能平台研发任务;信息化水平不高、教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完成校本教研模式攻关任务;信息化水平和科研能力都较弱的中老年教师,完成基础任务。3类任务充分发挥“鲶鱼效应”,让一部分教师做领跑人,带动团队向前发展,同时加强协同合作,深度融合、相互影响。基于此,学校成立3支队伍,即发挥先锋作用的教学队伍、系统关注平台建设的管理队伍、全力支持智能研修运行的保障队伍,助力智能研修良性发展。
开发4级管理体系。学校开发学科组、年级组、双师帮扶、私人定制4级管理体系,实现智能研修网格化管理,让学习随处发生。各级管理人分层次、分任务、分主题教研,定期复盘,总结经验。
建立5个展示平台。线上线下共研平台。引导教师自主探索实践平台功能,每周一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围绕一个研修主题汇报研究成果,力求美美与共;线下通过“‘金点子’我来分享”活动,发现不同教师的智能教研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智能研修支持。
常态教研课堂平台。学校的“每人一课”从智能研修课开始,常态化的约课、录课,让全校形成了信息化助力课堂提升的良好氛围。
校级赛课平台。依托智能研修平台,学校启动第一届素养课堂评选大赛,邀请市级专家进行网络评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评价平台。学校将教研数据统计作为教师教研考核评价依据,开展智能研修先进个人和团队评选,让数据“说话”,使评价考核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全国展示平台。依托平台对教师群像的数据分析,学校遴选出一批教师参与全国展示,近20名教师登上全国智能研修展示的舞台。
教研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成长,让教师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教研数字化转型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未来,借助人工智能手段,教师将学有温度的技术,做有担当的创造,育有品格的思维,用智慧化的管理系统优化教育科研范式,促进数字化教研的高效转型。